舞龙技艺传承着文化血脉
2016年02月19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有么说么
17日,由济南市文广新局主办,济南市群艺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承办的舞龙大赛在群艺馆群星广场开赛,来自各县(市)区的11支舞龙队伍、400多名队员参加了比赛,参加人员中老年选手占80%以上。最终,济阳前街舞龙队夺冠。(详见《齐鲁晚报》18日B03版“济南舞龙队仅剩十几支”)
□庄秋燕
众所周知,春节期间耍狮、舞龙、赏花灯的传统习俗在我国源远流长,她是一笔无法估量的宝贵财富。但是随着城市的迅猛崛起,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以及一些新年俗的流行,传统的年味儿越来越淡,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取代了旧年俗。舞龙等诸多民俗项目逐渐式微,亟需我们保护。
其实,不仅仅是针对舞龙技艺,其他各类与文化传统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该用心保护起来,并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将老祖宗好不容易留下来的东西传承下去。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一个民族和城市凝聚力的由来,更是文化内涵和人文素养的彰显,她让每一个生活其中的后人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舞龙“动起来”还需多方“搭台”
□徐剑锋
舞龙大赛办得丰富多彩且热闹非凡,让人真切地体会到年俗的魅力、文化的凝聚力,笔者不禁为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复兴深感高兴!
传统民俗多姿多态,让它具有现实的呼吸与心跳,政府部门责无旁贷。一方面,整合社会资源,搭建草根舞台,持之以恒地开展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保护与培养民俗传承人,必须作为一项硬任务持续发力;另一方面,应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旅游与观光催生民俗文化再生产,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加入民俗元素,让这块“活化石”在述说地方灿烂文化的同时,更成为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每个市民而言,我们既有分享文化遗产的权利,也担负着传承民俗的重任,尤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来保护民族之根、民俗之魂,争当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多为民俗活动捧捧场、喝喝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