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
——读《温家宝地质笔记》有感
2016年04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叶小文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关键,是如何淬炼、积聚,使之蔚然成风,成为我们的民气、民风、民魂,成为我们时代的精气神。
  “天人合一”的概念,有宏大的气象,有实在的目标。最早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和扩展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如《易经》所说,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
  天高地远,难在务实。天荒地老,最忌空谈。“天人合一”有赖于“知行合一”。
  十六世纪初王守仁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在内在精神上下工夫;另一方面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练,要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进一步指出:“一切客观世界的辩证法的运动,都或先或后地能够反映到人的认识中来。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根据于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理。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今天我们倡导的“知行合一”的真谛。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一代又一代地努力。强调实践,重在实干。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天人合一”要求经天纬地的胸怀和气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知行合一”要求不畏艰难困苦,奋斗永不止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关键,是如何淬炼、积聚,使之蔚然成风,成为我们的民气、民风、民魂,成为我们时代的精气神。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请读地质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本好书——《温家宝地质笔记》。
  温家宝,大家都知道他曾是共和国的一代总理,却不知他是如何在艰难的磨砺中“玉汝于成”的。这本书,有原始的记载。温家宝同志18个年头在地质系统工作留下的45个封皮陈旧的笔记本中,包含着他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绘、对地质工作的实践和认识、科学考察的经历和收获;也有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己的激励。
  我对地质不通,也难读懂全书。但信手翻开那一页页影印下来的笔记,就不禁肃然起敬、叹为观止了。你看,那每一字、每一行、每一页,都一丝不苟、清秀工整、细致缜密,而且,不是一页两页,是整整45本!从中可以看到,作者从青年到中年,一心一意埋头于地质工作,18载春夏秋冬,在西北高原的崇山峻岭奔走探寻,在荒野寒舍夜深人静时研修苦读。多少次风餐露宿的磨砺,却能吸天地之精华;多少回艰难困苦的淬炼,留下这一本本记录。
  作者说,“它们来自于神奇的大自然和艰巨的地质工作”,“梦里常回祁连山,最忆荒野找矿时”。这不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吗?那一丝不苟、清秀工整、细致缜密的一行行、一页页、一本本笔记,可以说就是“天人合一”的记录。
  作者说,它们“是我用双脚走出来的”,“我平静而从容地直面各种困难,一步一步地前行和攀登,从未退缩。我坚信,不畏艰难困苦的人,终会到达光辉的顶点。”这不就是“知行合一”的精神吗?那一丝不苟、清秀工整、细致缜密的一行行、一页页、一本本笔记,可以说正是“知行合一”的轨迹。
  这本书有温度,你分明感觉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君子之德,如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这本书有厚度,你分明感觉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浩然之气,以力拔千钧之势席地而去。
  作者说,“我感谢培养我成长进步的艰苦环境和呵护我的园丁、师长。得益于伟大的改革开放,我才能从西部地区的一个普通的地质队员逐步成长为承担重要责任的领导人。”原来,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当年共和国的一任总理,正是在这种“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锻造与积聚中奠定基础的!

  (本文作者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