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馆连城”的金乡张氏园亭
2016年09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任小行
  在金乡县城东春城堌堆北,旧有一私家园林,园内“亭馆连城敌谢家,四时园色斗明霞”;园外“蓊然秀色横野,其阳金梭岭,阴壑沟起伏异状,其外,莽苍无际,目极可喜”。游园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直呼园主“得此而忘仕宦”;参政知事张方平更是发出了“自是主人能好客,不妨日日杖藜游”的感叹。它就是北宋名园之一的金乡张氏园亭。
  张氏园亭的建造者,为金乡人张肃父子。晁补之《跋曼卿诗刻》云:“盖太宗时御史张公穆之别业园,诸子之所营也。”园亭所在地原为张氏良田,张氏“坏田而作此园,佳木异卉错置”。
  金乡张氏为当地著姓。据李昭玘《张广叔墓表》和晁补之《鸡肋集》记载,张氏始祖名延庶,官至太子宾客,后晋天福年间迁居金乡;园主张肃,字穆之,太平兴国三年(978)进士,“淳化中为监察御史,敢言事,以亮直闻,未四十而谢事家居,士论称其高”,“黄州(王禹偁)于一时流辈少许可,独畏公,尚以为不可及也,则公之为人可知已”。张氏子孙多有善名。张肃的儿子张畋“隐德不仕,喜饮酒,尤工为诗”;孙辈多“质直”、“慷慨气决,轻施重义”。因此,当时往来园亭的“多显人”,除张方平、晁补之外,还有金乡县令石曼卿、兵部侍郎王汾等人。不过,成就千古佳话的,还要数石曼卿的《题金乡张氏园亭》。
  石曼卿(994—1041)即石延年,宋城(今河南商丘)人。累试不中,以武臣叙迁得官。天圣四年(1026)任金乡县令,绰有治声。直到清代,金乡人仍语之曰:“山阳名宦孰差似,鱼带绯衣石曼卿”。石曼卿“好剧饮”,“为人跌宕任气节,读书通大略,为文劲健,于诗最工而善书”,被欧阳修誉为“真奇才”。
  石曼卿与张氏中的张畋交情最深。从年龄上看,石曼卿无疑属于晚辈,但因性情、爱好相似,二人很快就成了“忘年交”。张氏园林中有先春亭,曼卿对之喜爱有加,几乎“每醉而忘返”。在张园,石曼卿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最佳者,无疑要数那首《题金乡张氏园亭》:“亭馆连城敌谢家,四时园色斗明霞。窗迎西渭封侯竹,地接东邻隐士瓜。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纵游会约无留事,醉待参横落月斜。”该诗起笔说张氏园中亭馆与城相连,几乎与东晋谢安家别墅相匹敌。“连城”二字为实写,可见张氏园林占地之广,馆亭之雄伟壮观。第二句则转笔写园中景色,余下则是具体写张园。石曼卿以小窗所见,化用“渭川千亩竹,此其人与千户侯等”之典,“东陵侯召平种瓜”之事,在写张园大的同时,含而不露地暗示园主人的富有和清高。“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两句是宋人传颂的名句,向来为后人所激赏。晁补之称“尤为佳句”。刘克庄《后村诗话》说“为伊洛中人所称”。朱熹称赞这两句诗好在“方严缜密”,承上启下。陈衍《宋诗精华录》则说该诗能在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中“绿杨宜作两家村”外“辟出境界”,即在写园林美色时,同时暗暗关联主人,说主人家有好园而与朋友高邻相共。
  大观二年(1108),张肃的曾孙张大方重修张园。大方除了重建先春亭外,又特地新建“乐意”和“生香”两亭,并将曼卿诗铭于石上,以纪念他尝醉于张园。
  数百年后,清代金乡儒学训导张柏恒途经张氏园亭,作《过张氏园亭》,在标题下特地加注“石曼卿题诗”。诗曰:“亭榭依依架短垣,名园景色淡烟痕。已无修竹横拦径,犹爱垂柳深掩门。好友遗文传旧迹,款宾地主尚仍孙。典型不逐沧桑变,七百余年有旧村。”在张柏恒看来,此时的张园,在历尽沧桑后,虽“已无修竹横拦径”,但因有石曼卿等人的“遗文”在传诵,张氏“旧迹”在士人的心中便不会消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