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新兵连
2016年11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尤怡芗
  “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映着我花开的年岁,虽然没戴上呀大学校徽,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会想起自己当兵那段历史,心里充满了激动和自豪。
  1977年1月,我从家乡济南到淄博当兵,从学校踏入军营,从懵懂的学生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因为是城市兵,为此部队领导用更高的标准要求我们,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新兵连有两个排8个班,百十号人,进军营首先是走队列,稍息、立正、向左向右转、齐步跑步踢正步,一天训练下来,我们筋疲力尽浑身像散了架一般。辛苦点不算什么,最害怕的是晚上紧急集合。我们班加老兵班长10个人,睡一张大通铺,有时刚躺下,有时在睡梦里,“嘟——嘟”,紧急集合的哨子一响,我们赶快起床,摸黑穿衣服打背包连走带跑赶往操场集合,拿错衣服穿错鞋是常有的事。开始我们以为晚上就一次,没想到有时两三次,搞得我们措手不及。不仅如此,还要进行野外急行军,途中加上空袭演练,背包散开、摔跤、掉帽子、掉鞋子……我们出尽了洋相。
  周末也不轻松,班长会安排我们到炊事班帮厨做饭;还要学习军容风纪,被子要求叠得像豆腐块,我和好几个女兵还把心爱的长辫子剪了……总之,在连队一切行动都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吃饭、看电影要排队,外出3个人以上也要排队。连长常说:“当兵就意味着责任、奉献,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我们在摸爬滚打中磨炼了意志,强健了身体,学会了勇敢和坚强。经过新兵连三个多月紧张而严格的训练,我们终于戴上梦寐以求的帽徽领章,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1978年1月,我与战友在淄博张店公园合影留念(中间为作者)。
  18年的军旅生涯,我把青春献给了部队。忆往昔,38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