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采风小记
2016年11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画里画外 
  我曾经为所看到的大山大水、高峰巨壑而激动而狂呼,这次由北京而西宁而玛多而玉树直探三江之源,却使我沉静下来,这不仅是因为接近五千米的海拔更是因为这三江之源的纯净与博大。
  这高原上的任何一棵小草、一块石头都使平原上的任何一座高峰大树所不能及,而它们又是那么的平平常常、极其谦卑的生长在路边脚下并一直延伸到天边,这里的高原看不到奇峰耸峙、大河奔流,一眼望去都是草泽与天相接。壶口瀑布的气势、长江三峡的壮阔,在源头在这里却是平静的湖面、涓涓的细流,但就是这样的平平常常与细细涓流却孕育了中华民族的长江和黄河两大文化,这两脉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最终汇成一脉----即中国文脉。在这条文脉的源头我们似乎听到三千年前吟唱在江边月下的《诗经》。
  在这条一千多公里路的高原上,我不仅领略到什么是博大,还领略到令人心醉的纯净。奔驰在高原的公路上,最能牵动我心的是闲浮在蓝天上的朵朵白云,在海拔4500米的朵拉朵垭口你会发现天上的蓝天是那么那么的蓝、云是那么那么的白,像这样干净透明的天空一眼望去心里立刻就空了,那朵朵白云一下就将人带到虚无缥缈纯净美好的境界之中,似梦、似幻,让人莫名的舒服、莫名的欣喜、莫名的自由自在,莫名的干干净净,这就是我一生中从未体验过却又是我一生都想追求的纯净之境。创作需要一个平常而空灵的心态,写生采风的过程不仅仅是画画速写、记录眼前的山水物象也需要净化自己的心灵、放松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能更快进入物我一体的交融之中,作为一个好的画家不仅要画出他所见,更要画出他所想,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空幻而有深意的作品。这次写生采风活动虽是奔着大美三江源而去,而我却是带着一个洗净的心回来,这让我感到无比的神清气爽。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画家周石峰)


  ▲三江源写生 68×68cm 周石峰
  ▲黄河源头写生 68×68cm 周石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