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塑料做、大虾被注胶?
谣言套路越来越深,有图有视频不一定有真相
2017年05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用塑料做大米,从成本上就不现实。
  往大虾里注水,很快会造成大虾死亡。 
  面条里的“胶水”其实是面筋。 
     “大米由塑料做成”“面条里含有胶”“螃蟹、皮皮虾内被注了胶,因为可以增重”……5月下旬,一条条有关食品安全的谣言开始活跃起来。食品安全历来被人们所重视,因此许多人会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怀着“好心”点赞转发。但同时,这些谣言大多数都已被证伪,其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对合法的食品商家产生影响。

  大米是由塑料做的?
不仅造价高
长得还不一样

  就在端午小长假期间,“塑料大米”的视频开始火爆流传。在一段广为流传的“塑料大米”视频中,一男子不断将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配有详细的字幕解说,最后还号召网友分享曝光。
  在另一段视频中,一女子摆出两碗焖熟的米饭,并称其中一碗是用塑料做的,因为“使劲摁它都不会化掉”。同时,她将所谓的“假米”置于食指与大拇指之间挤压,大米被挤压成乳白色的扁平一小条。
  视频流出地的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食药监局立即检测相关企业的稻米质量,结果显示抽样的大米十个项目全部合格,不存在任何食品添加剂等。
  随后,广州市产品质量消费教育基地工程师吴志宜进行了一项实验,发现各种“塑料大米”在色泽、手感与气味上与普通大米都有明显区别。而将“塑料大米”放入锅中煮后,其已经被完全熬成了透明及半透明黏稠液体,锅的边缘有一圈半透明乳白糊状物。因此,用塑料来冒充大米,其实成功率并不高。
  更关键的是,用塑料来造大米也不合算。“从单价上比较,普通大米市价一般在3元/斤左右,而塑料粒的成本一般都要十几元。”吴志宜表示,“拿贵的东西掺到便宜的东西,还没能改善大米的口感、光泽、香味,商家不存在造假的必要。”
面条里面掺了工业胶?
北方人常见的面筋
南方人以为是胶水

  “你们能想象面条里含有胶吗?你们能相信自己每天吃面就如同吃胶吗……”同样是一段视频,说一种名为“金沙河”牌的面条浸水后,可以捏成一个面团,如同口香糖一样,无法轻易扯断,可能面条里加了“胶”。不少市民看到视频后,就在家中进行了实验:选取自己经常购买的一种面条,抽了几根放进水中,泡了一天后,面条真成为一个捏不散的面团。这样一来,不少人就对视频里的内容坚信不疑。
  涉事品牌所在地的食药监人员马上出来辟谣。河北省食药监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所谓的“胶”其实就是面筋。面筋是由面粉发酵后所产生的自然成分,主要以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为主,营养丰富。他介绍,面条的生产过程是小麦粉揉成团,再压成面皮,然后切割成面条,最后进行烘干。因此,面条经过水泡就会形成面筋。面筋含量越重,也就越筋道。
  该执法人员表示,早在4月,当地食药监部门就已经发布消息,称“面条含胶信息不实”。同时,全国其他地区食药监部门也纷纷公布对其辖区内各种面条的检查情况公告,均未检出含有化学胶水和塑化剂物质,不存在掺入化学胶水等行为。食药监部门解释,传播该谣言的主要是南方人,平时并没有做面食的习惯和经验,不知道面筋是啥。因此看到面团后,就会误认为是胶。
螃蟹也能被注水?
最多打进1毫升水
螃蟹就已经死亡

  5月份正是各种海鲜上市的季节,但有关螃蟹被注水大虾被灌胶的谣言又不胫而走。在一段网上热传的视频中,一名女子自称在市场上买到人为“注胶”增重的皮皮虾,还有不法商贩给螃蟹注水增重。该女子剥开煮熟的皮皮虾,掏出或白或黄的胶状体称虾肉里被黑心商贩注入胶增重,“每个里面都有,这皮皮虾可千万别去吃了。”
  不少商贩觉得不可思议。“海鲜卖的是鲜活,虾蟹注水肯定得死,卖价降一半。”一名海鲜店店主表示。另一名商贩说:“活虾一斤四五十元,死的30多元,打一点能占多大分量?”
  随后,某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便做了一组实验。工作人员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入卡拉胶,从活虾的腮下注入。注入过程中,活虾开始挣扎,注入1ml多一点,活虾死亡。虾头和虾身连接部位变硬,形成韧性很强的胶状物,且不易取出。从外观上看,胶状物盖住了虾腮等部位,明显与正常的虾不一样。
  同时,对于注水螃蟹的谣言,该中心也做了实验。工作人员用注射器吸入水,打开螃蟹的腹盖,往较薄的部位注入水。螃蟹开始挣扎,慢慢地不动了。此后,从注射的针孔处不断流出黑色的分泌物。从外观上看,螃蟹的腹部有鼓胀。从实验结果来看,给虾类和螃蟹灌胶注水其实并不可行。
据新华社、国家食药监局网站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