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大学生资料遗留传销窝
其父称孩子确曾陷入传销组织,辅导员称留下资料可能是求救
2017年08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南京某大学毕业生张某的个人资料遗留在传销窝。 本报记者 时培磊 摄
  疑似传销窝点。 本报记者 朱文龙 摄
     在李文星曾呆过一个多月的天津市静海区上三里村,通过一位村民的引路,记者来到疑似李文星呆过的一处传销窝点,在这里记者发现了一名南京某大学毕业生张某的个人信息。

  本报记者 时培磊 朱文龙

遗留完整信息
“可能是求救信号”

  在一个文件袋里,记者偶然发现一名南京某大学毕业生张某的相关信息。包括2012年的新生报到单、成长记录表、考试试卷、毕业赠言都完整保存在文件袋里。
  张某是否身陷传销组织,又是否被解救出来?记者联系到张某的父亲,其父称孩子确实曾陷入传销组织,但其态度较为冷淡,并怀疑电话是传销人员打的,称自己知道孩子在哪儿,但不肯透露孩子是否得救。
  随后,记者联系到张某的大学辅导员证实,张某的文件袋正是他毕业时赠送的。辅导员称,张某平时性格内向,比较老实,毕业后双方就没怎么联系过了,对于张某的资料出现在传销窝点,他称:“以我四年来对他的了解,他很有可能被骗进去了。这些资料他随身携带,对他很重要,现在屋里唯独有他的这些材料,可能是留下个信号求救吧!”
  张某的同学小贾向记者证实,张某曾在今年6月份失联一周,电话不通,信息不回,后来说自己手机丢了。
天津又现一疑似
传销窝点

  静海镇杨李院村曾是李文星被困长达一周的地方,是传销组织长期寄居的一个点。5日,记者继续在此地探访,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记者又发现了一处疑似传销窝点。
  有村民称,村子的西南角方向藏有一处传销窝点,随后,记者赶去窝点采访。
  按照村民的描述,记者在一处玉米地的旁边找到了这个传销分子聚集的地方。这里原本是一处大棚,后被村民改造为房屋租了出去。房屋周围垃圾环绕,时不时发出阵阵恶臭。
  附近的一位村民说,这里是传销分子上课的地方,他们一般是租住在玉米地南侧的民房中。随后,绕开玉米地,来到了村民所指的民房。在这里,发现了一名疑似传销分子,此人为年轻男性,左眼残疾。当记者发现他时,他正准备出门,看到记者后迅速躲进屋里,但时不时地从门缝中窥视。
睡觉得脱光衣服
传销也分南北派

  从杨李院村出来后,记者联系了一位在天津某高校读书的学生小风(化名),他曾经误入传销组织,三天后才脱身。
  小风重点向记者讲述了传销组织里面的生活。他说,十几个人睡一张大床,睡觉的时候必须脱光衣服,有专人保管,目的是防止有人逃脱。“一进去手机就被他们没收了。”与家人通话时每一句话都必须经得组织领导的同意。
  反传销人士蒋德胜对记者说,小风所遇到的这种传销模式是典型的北派传销模式,“所谓的北派传销,指的是传统的有产品有虚构或假冒的公司,以低劣的产品做道具,集体上课睡地铺吃大锅饭式的传销。”蒋德胜说,这种传销模式多分布在北方,针对年轻人及刚毕业的大学生。
  “正因为如此,中国又出现了南派传销模式。”蒋德胜说,有些公司把产品道具换成了概念,如资本运作、连锁经营、商会商务运作等,让你无处查询。邀约对象也从过去的年轻人,扩展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这些传销组织多分布起源南方等地。
  蒋德胜说现在传销又有了新变化,多以p2p理财消费返利、原始股、金融理财以及微商等形式出现。这种传销新模式,涉案金额及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重者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