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信他人、哥们儿义气这种学生容易被骗
2017年08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马云云
通讯员 李明

  校园贷案件反映出诸多问题,学生个人、校方、网络平台、监管部门等各方面均应引起重视。被骗的学生大多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差,轻信他人,最终给自己和家人带来负担。
  校园贷案件办理难度大,有的案子还有上线,并且在逃。比如夏雨、李树飞合同诈骗案中,夏雨的上线在案发后逃跑,夏雨尽管见过对方,但并不知道其真实姓名,更没有身份证号,无法追逃。
  一旦陷入不良校园贷的陷阱,将给学生本人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长清区检察院检察官介绍,一些被骗的学生家中接到过律师电话或律师函,因为担心孩子,父母只能把钱凑上先还了,之后再报案。“没有哪个家长愿意因此影响孩子的学业和征信”。
  综合分析这些案件可以发现,学生涉世经验不足,对个人信息的保密意识差,个人法律意识相对淡薄,个别人甚至有不劳而获的心理。
  部分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差,有时候宿舍中有一个人拿到了提成,其他同学也跟着办,传播速度快,涉及人员多,金额大,甚至可能引发极端事件。
  有的学生虚荣心强,哥们儿义气重,“案件中被骗的以男孩子居多”。
  检察官在办理案件中发现,有的上线告诉学生:办理贷款时把父母、辅导员、朋友的信息都填成假的,办完之后把银行卡、手机卡注销,这样就没人找你,所以贷款是不用还的。
  这样的说法竟然有学生相信,“他们忘了,自己填写的学校、专业等个人信息是真实的”。
  在该院办理的第一起此类案件中,胡文青打着公安部领导儿子的名号行骗,竟也没有引起怀疑。
  学校方面,有的学校对学生和辅导员的管理应予加强,检察机关建议做好摸底、及时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合理消费,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严密监管,正视学生的消费需求,对有资金需求的学生做好精准帮扶,对有兼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兼职机会。
  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部门已经暂停了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