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需医患、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
山东地市级抗癌俱乐部建设研讨会在济南举行
2017年1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南11月13日讯 (记者 孔雨童) 各地的抗癌组织一直是省内群体抗癌的生力军。11月11日,山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分会地市级抗癌俱乐部建设发展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来自济南、淄博、德州、济宁、临沂、菏泽、聊城、潍坊、威海等地抗癌俱乐部的会长出席了会议,齐鲁晚报代表也现场分享了宣传及组织抗癌活动、打造抗癌平台方面的经验。
  山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刘同亭作了《不忘初心,精准康复,合力前行》的报告。刘同亭介绍,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7年发布的数据,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到85岁,一个人患癌症风险有36%。“从生物的角度上讲,癌症的发生是局部的组织器官出现增殖大于凋亡的过程,人的生老病死是一个大自然的规律,必然有一个疾病来让生命终结。”因此,肿瘤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大众应当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同时,在精准治疗的理念下,每一个人的治疗应当不仅有医生的参与,还要包括患者本身,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参与。
  会上,山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分会常委刘彦东还做了《中国式肿瘤康复模式的探索》的分享,对当下国内外大众抗癌的模式进行了分析。“肿瘤康复是一种大的系统工程,不是单一个产品、治疗或举措就能奏效”。刘彦东说,肿瘤康复在国际上分为四个方面:社会心理支持,体能优化,职业辅导,社会功能的优化,在美国有专门的“癌症教练”,而国内这方面还做得很少。“在注重这些之外,还应当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医中药,武术气功以及中国的食疗文化纳入肿瘤康复的研究中来。”
  济南市抗癌俱乐部主任王志刚作为代表,对济南抗癌俱乐部建设进行了介绍;各地市会长也进行了发言。会议宣布了“美丽e生”爱康俱乐部联谊行启动,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康复分会将组织有爱心的医生、专家和社会团体形成“专家讲师团”到基层和癌友群体中去,进行公益讲座,帮助各地科学抗癌、群体抗癌的开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