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只眼闭只眼、现场督办没效果、对治理一问三不知
环保督察“回头看”,看到一堆“地方病”
2018年06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河涌淤满垃圾。 新华社发
     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6个督察组于5月30日至6月7日陆续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东、广西、云南、宁夏等省(区)实施督察进驻。今年的环保督察“有图有真相”,主动披露大量敷衍督察的“套路”,特别是曝光了“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是什么让这些地方官员对环保督察整改如此敷衍?

  本报记者 李晓东 整理 

汕头13个整改项目
一个都没按时完成

  从近期环保督察披露的一系列案例来看,督察整改不到位,绝非个案。
  有的有弄虚作假之嫌。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向阳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问题再次被举报,当地未认真调查即以群众举报不实结案。
  有的有心存侥幸之嫌。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一些企业督察组走了就恢复非法生产,“回头看”来了又马上“查封”。
  有的有纵容放任之嫌。在江苏,泰兴市不仅没有按照承诺进行规范处置,而且放任泰兴滨江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继续非法倾倒污泥1万多吨。江西武宁县委县政府一直试图向湖要地、向湖要房、向湖要钱,对非法填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滨湖新城填湖行为没有明确固定的实施主体,大家利用沿湖地区低洼之处,先设置渣土消纳场,再开发利用。因此,城区建设工地产生的渣土纷纷倾倒于湖岸低洼之处。
  有的有回避问题之嫌。在江西,江西瑞金万年青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所在地政府敷衍整改、回避问题,不落实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
  还有其他很多情形。在河北无极县、宁夏石嘴山红果子工业园区等,一些企业敷衍整改被督察组抓了现行。
  不难发现,督察整改不到位问题,在很多省份、不同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更有甚者,宁夏中卫宇光能源违法生产,自去年9月以来,先后4次被叫停并予以处罚,此次“回头看”转办群众举报后,中卫市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督办后,该企业依然我行我素。企业胆大妄为的背后,暴露的是监管软弱无力。
  不仅如此,环保督察组即便事先通知当地政府做好准备,当地都毫不重视。“请告诉汕头市相关同志,让他们就练江污染整治情况准备一份详细的清单,越详细越好。”尽管出发前,督察组负责同志一再叮嘱。然而,到汕头听到的却是,从区一级党政领导到各局局长,有关练江污染治理情况一问三不知。
  督察组发现,一年半时间,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留下的13个整改项目汕头一个都没按时完成。一年半时间过去了,练江污染依然如故。
  督察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建议汕头市领导们住到老百姓旁边,直到水不黑不臭。汕头市的领导们当即表示赞同。 
一些官员关心的
只是GDP数字增长

  这次“回头看”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更加强化信息公开,不仅公开举报和转办情况,而且重点公开典型案例,指名道姓,公开曝光。
  那么,问题来了,连中央环保督察组紧盯的转办问题都敢搞虚假整改,何谈“四个意识”?连群众高度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都下不了决心解决,何谈执政为民?
  嗷夜哥梳理,造成地方政府官员对环保督察整改如此漠视的原因无非两点:
  有些地方在认识上存在“惯性”。一些地方长期重经济轻环保、重发展轻保护,将发展与环保对立起来,将政绩与民生割裂开来,关心的只是GDP数字增长,关心的只是地方经济排名的光环,无视群众环保诉求,漠视中央环保要求,所以才会出现有关区县和部门对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项目建设等基本情况说不清、道不明,甚至一问三不知。
  有些地方在行动上存在惰性。对应尽的职责选择性履行,对于认为能给自己政绩加分的工作干劲十足,对于认为对提升自己政绩帮助不大的工作消极应付。认为中央环保督察是一阵风,不去真正关心环保,认真解决污染问题。
  环保不作为不担当不尽责,更是政治问题、党性问题。对此,已经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中有明确规定: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工作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害责任追究的沟通协作机制。
  据新华社、中国环境报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