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江湖”讲述中年的感伤
2018年09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倪自放

  以文艺闻名的贾樟柯拍摄名为《江湖儿女》的电影,还是让人感到好奇的。不过贾樟柯在接受采访时说过,生于1970年的自己也曾是江湖中人,也曾留披肩长发个性十足,也曾打打杀杀爱出风头。
  源于这样的现实,《江湖儿女》前半部分相当多的篇幅,确实有古惑仔电影的外在形式。故事起始于2001年的山西大同,模特巧巧(赵涛饰)与出租车公司老板斌哥(廖凡饰)是一对恋人,斌哥每天在外面呼朋唤友,巧巧希望能够尽快进入婚姻。一次,斌哥在街头遭到竞争对手的袭击,巧巧为了保护斌哥街头开枪,被判刑五年。巧巧出狱以后,开始寻找斌哥以便重新开始,然而事情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但“江湖”确实只是《江湖儿女》的外在形式,影片一条非常重要的主线,是通过廖凡饰演的斌哥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讲述社会变迁带来的人心改变。曾经的斌哥是江湖上的强势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江湖开始以金钱物化起来时,曾经的江湖老大得了脑溢血。曾经的打打杀杀,已不是炫耀的谈资,此时说当年,“回不去了”的感伤恐怕更多一些。
  有评价说,《江湖儿女》一半是江湖,一半是儿女。在我看来,这个认知存在偏差,不仅江湖只是故事的外在形式,“儿女”故事也不是儿女情长。排在演员表第一位的赵涛,让影片非常像一场“大女主”的戏,无论是重情重义,还是痴情等待,以至于最后对斌哥的收留,赵涛饰演的巧巧都是一个“义”字的代言人。
  但是,影片的关键台词与篇幅,都在透露一对男女“回不去了”的感伤,而不仅仅是对女性的赞美。对爱情最为惨烈的表现,莫过于随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其中的一方已经忘记了他们曾经如何相爱。这样的概括,适合于《江湖儿女》中的斌哥。影片中,因为救斌哥而坐了五年牢的巧巧,再次与已有新欢的斌哥相见,他抓住巧巧的左手,感谢当年的救命之恩。伤心的巧巧说:“我当年是用右手开的枪,你忘了。”一句“你忘了”之后,巧巧听的是《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这首歌,“当爱情已经桑田沧海,是否还有勇气去爱,谁知道又和你相遇在人海,命运如此安排总叫人无奈。”这样的歌词,当然是在说中年的爱情忧伤。
  一句话,《江湖儿女》仍是特点鲜明的直男电影,戏份多多的巧巧,也只是江湖的一分子,或者是导演心目中对侠女的某种想象。
  真正去理解一部电影,可以从电影的英文片名里找到蛛丝马迹。该片最早的英文片名直译过来就是“金钱和爱情”,廖凡饰演的斌哥就是“金钱”,他把金钱看作男人的成功;赵涛饰演的巧巧是“爱情”,一个女人对情感与义的坚持,在电影中表达得淋漓尽致。电影的最终英文片名直译过来意思是“灰烬是最干净的白”,影片中巧巧说过,火山灰是最干净的,因为它经过高温燃烧。所以,说《江湖儿女》讲述的是中年的感伤更为确切,影片中的斌哥、巧巧,包括一开始就被杀的房产商勇哥,在贾樟柯看来都不过是时间的炮灰,不管曾经绚烂或低迷,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站在时间的长河里去看江湖与儿女,让该片隽永了许多。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巧巧静静地呆在监视器里的数码影像,这是一个残酷的隐喻,江湖、男女,都不过是过一段时间就要清除的数码影像、垃圾影像,像时间长河里渺小的每一个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