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中秋美事多
2018年09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戴永夏
  今年的央视中秋晚会,主会场选定曲阜。曲阜的中秋怎样过?自然也成了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中秋节的许多民俗活动,如拜月、赏月、吃月饼等,都与月亮有关。不过,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差异,各地中秋习俗也不完全相同。就拿曲阜来说,跟其他地方有相同的节俗,也有不同或同中有异的节俗。
  曲阜的中秋习俗,其一谓“馈节”,就是中秋节前亲戚朋友间相互走动、相互送礼。礼物除了必备的月饼,还有酒肉、鸡鱼、瓜果等。晚辈向长辈送礼,那是孝敬,长辈可不用回礼;平辈之间送礼,那是加深亲情、友情,一般都要回礼。中秋节亲戚间如无节礼往还,意味着关系已经疏远,从此不再往来。在孔府,除馈赠亲友外,节前还要给在府中服役的仆人和正在孔林割草的数百名佃户每人发一斤月饼。孔府的月饼由府内厨房自制,除自食和上供外,大部分用于送礼。
  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曲阜产的月饼与其他地方的月饼不尽相同。其他地方的月饼皆是模制,且印上字、花。而曲阜产的月饼多为手工自制,主要是酥皮月饼。酥皮月饼外面用草纸包装,包装纸的下面有一方红点,相传是沿袭古时八月十五杀鞑子时的信号。
  在曲阜的中秋习俗中,最神秘、最富有特色的,大概要数孔府的“接北斗”了。北斗七星的勺头四星称“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天神。孔府里有七座摆成北斗星形状的楼,称为“明七星”,表示孔府和天上的北斗星相接。每年农历八月初四,衍圣公都要祭北斗星,名为“接北斗”,仪式极为神秘,只有衍圣公带一个“接线人”参加。孔子的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女士在其《孔府内宅轶事》中,曾对这一习俗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
  在内宅前堂楼的墙上有个玻璃罩子,里面放着一只小表,小表里放着一团线,八月初四这天,当北斗星升起的时候,由衍圣公和一个替他接线的人去接北斗。两人悄悄地将这线团拿出来,到佛堂楼烧香摆供,供品很简单,七星灯(将七盏油灯摆成北斗形),五碗供,一股香,摆完供就叫看佛堂楼的人出去。屋里只有他们两人,先由衍圣公磕头,然后接线的人再磕头,磕完头把这团线拿出来,这团线是好几根不同颜色的断线,黄、白、黑、绿、红,这是有讲究的,黄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接线的人将这几段线依次接上线头,这就算孔府和天上的北斗接通了。小弟德成(孔德成,孔子第七十七代孙,袭封最后一代衍圣公)祭北斗时,是由刘梦瀛(刘为孔府府医)接线。刘在病危临终的时候,才将此事告诉他的儿子刘三元,要刘三元继续为德成接北斗。这以前他的儿子一直是不知道的,因为,人间和天上的联系是不能随便说的。
  跟其他地区一样,曲阜也有中秋祭月、拜月的习俗。
  在曲阜民间,祭月一般都在露天庭院举行。此时,月上中天,人们在庭院中支起香案,摆上月饼、西瓜、石榴、花生等时鲜供果,然后烧香磕头,祭拜“月老娘”。因为有“男不拜月”之俗,所以祭月都由妇女主持。孩子们则唱着“八月十五月儿圆,月饼石榴敬老天”的童谣,兴高采烈地参与祭拜。
  孔府的祭月则更为别致。据孔德懋女士回忆:“这两天晚上(另一晚上指七月初七)在前堂楼院子里,桌子叠桌子,叠好几层,最上面一张摆上香炉、供品,八月十五供月饼(是孔府自做的,大大小小一套一套的),七月初七供巧果(用模子做出的各种七巧形的油炸糖面饼)。人们告诉我们,因为供品摆得高,离天近,嫦娥、玉兔、牛郎织女看得见,就会下来吃,我们信以为真,每当摆上供品,我们就哪里也不去,仰头看天,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每年还总要看,一边看,一边脑中还描绘着这些美丽的神仙们是如何飘飘然地过来了的情景。”(《孔府内宅轶事》)
  如今,在曲阜民间,仍然保留着“拜月娘、会嫦娥”的习俗。每到中秋晚上,曲阜孔子六艺城都举办隆重的“拜月仪式”。随着身穿汉服的祭祀官宣读祭文,拜月仪式正式开始。在主祭的引领下,大家祭拜朗朗明月,许下自己的愿望……
  明清时,许多曲阜人有中秋晚上携酒邀友于街头赏月的习俗。近代则多于庭院里设酒宴,人们一边赏月一边饮酒,诗酒唱酬,其乐无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