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交警崔德才谈“鸟枪换炮”
智能巡逻时代到来了
2015年05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老崔”名叫崔德才,是德州高速交警支队城区大队一名普通的民警。20年前,德州第一条高速公路——济德高速刚刚通车时,40岁的崔德才受命从市区转战高速公路,负责高速公路交通工作。20年间,从依靠开车巡逻到室内轻点鼠标,这位即将退休的老民警亲眼见证了德州高速交警20年来的变化。
  1996年4月,老崔正好40岁。高速公路通车后,在城区大队工作多年的老崔就作为“先锋”队员转战高速公路。一顶白顶灰边的帽子、灰绿色的制服和一只精致的钢哨,再用罐头瓶盛上一瓶浓茶水就是他们执勤的装备。“因为通讯和巡逻手段单一,完全靠人力上路巡逻,民警的工作强度非常大。”老崔说,那时候高速公路只有济德高速1条,车流虽然不多,但工作强度却非常大。“我们中队有17个人,整个中队只有一辆汽车和摩托车,巡逻一天下来累的回家后不想说话。”
  随着市民越来越富裕,马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民警的工作强度却变得越来越小了。“2000年左右安装了第一个监控后,监控陆续多了起来。尤其2013年10月智能交通建设投入使用以来,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工作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过去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要人到现场才知道是什么情况,现在在监控室就可以看到现场的情况,然后迅速通知相关部门展开救援工作,既迅速又有针对性,不但处置能力提高了,而且极大减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再有,原来巡逻全靠警力完成,现在在网上用鼠标就可以进行了,哪个路段车流量大,出现压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鼠标一点,一目了然。现在,老崔的任务更多的是通过指挥系统接收指挥中心指令,迅速出警。“巡逻少了,现在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帮助市民。”20年后的今天,继京台高速实现智能交通管理后,滨德、青银、济乐、济聊四条高速公路也已经逐步完工,24小时无间隙执勤成了高速交警的一大亮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