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书能珍藏“老黄历”成网红
明年将推出近200种,市场竞争很激烈
2017年12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最近几年来,精美、华丽的日历书成为一种图书新品种,开始在市场上流行。今年更是有不少出版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日历书,有的出版社甚至做到一年十余本,可见出版业多么迫不及待地要挖掘该领域的市场潜力。随着年底将近,日历书市场竞争也日益白热化。
  本报记者 师文静

日历书年底热销
  日历书还有一个时髦的名字叫“手账”,它拥有标准书号,出版流程与图书相同,只不过集日历与书于一体,既显示年历、周历、日历,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市场上日历书的最大特征就是精美、华丽,主题非常丰富,市场细分做得很好。
  年底将近,日历书最后的销售热潮来了。目前市场上品牌出版社出版、口碑销量较好的日历书有几十种,而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则显示,2018年日历书计划接近200种,市场竞争可谓白热化。2018年日历书呈现的主题非常多元化,可谓五花八门,争奇斗艳,包括诗词、名著、博物、艺术、建筑、古迹、文物、儿童、生肖、星座、中医养生、集邮、风景、音乐、围棋、电影等不同风格,只有读者想不到,没有编辑做不到。
  比如,这两年名气大响的《故宫日历》,2018年的主题是生肖狗,所谓“灵犬旺年”,日历甄选了300多幅以灵犬与瑞兽为主题的文物珍品,让读者过日子的同时,赏文物。明年日历书中以“狗”为主题的不在少数,属于应景派。但大多数日历书都在追求自身特色,如《红楼梦日历》兼具养生与名著欣赏,将经典名著中的经典医案、多个实用药方进行了精美呈现;《中国诗词日历》则选择了300余首古典诗词配以名家瓶花作品,古典风雅;《笺谱日历》则汇集了大量的珍贵笺纸,画面精美,观赏性十足;《莎士比亚日历》汇集了莎翁经典文字并配以精美画作;《早安,生活》《城堡光影》《多肉温暖我的心》等日历书则“文青”气息十足;还有一大批扎堆《本草纲目》的养生主题日历书……编辑在创意上可谓下足了功夫。颜值高,自然价格就高,这些精心设计的日历书与普通平装书价格比都高出不少,一般定价在60元—120元之间。
市场盲目赶风潮
  日历书既有一个大众化市场,面向大众,也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细分市场。日历书之所以流行,更多业内观点认为,它迎合了时下热门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与“一口气读完经典”不同,现在的读者更热衷“短平快”的阅读方式,每天读一点,获取实用的信息。但花样繁多的日历书中,内容编排严谨、定位准确、旨趣独特兼具阅读、收藏、实用功能的会在大浪淘沙中成为口碑之作。
  首先,日历书兼具审美与文化价值。正是依托故宫深厚的文化底蕴,《故宫日历》才多年畅销,它所呈现的汉魏碑帖集字、仕女花鸟图、青铜瓷器及各种文物图集,都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文化价值很高。而《红楼梦日历》中对诗词、药方的呈现,《日课》对民国时期课文的传播,都起到了普及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熏陶之余,日历书还兼具收藏功能,《故宫日历》新日历卖断货,老日历价格则直线上涨。在旧书拍卖网上,2010版的日历价格已被炒至3000元,是原本定价的50倍;2011年-2014年版的日历标价也多在400元以上,全套合集更是炒到万元。另外,日历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社交礼品,制作精良、画面精致又赏心悦目,很适合做高品质的礼物。
  去年刚开始涉足日历书的一位业内编辑告诉记者,2018年日历书他做了4本,在名社里规模不算大,有的出版社能做到十余本。“日历书市场中,出精品才有竞争力,精品出版仍是潮流。不过,今年竞争非常激烈,不少公众号、文化公司、科技公司都加入其中,而且今年文创设计都追逐新潮,请著名设计师进行设计,同时日历书的科技感也增强,印刷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喜欢日历书的读者估计会挑花了眼。”谈及日历书的销量,这位编辑称,一般精品日历书首印在一两万册,下半年越早上市越有优势,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决定是否继续加印供给市场,像《故宫日历》等印刷到几十万册的是市场上的佼佼者。“随着年货消费的热情高涨,春节前将迎来一波行情。”
做成品牌才能长久
  记者采访中发现,日历书的销售周期和生命周期有限,这对出版社的产品能力、营销能力及渠道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有意思的是,日历书市场营销今年也是花样翻新,有的出版社采用多种版本的出版方式拉拢读者,有的则给本身就是文创产品的日历书创造更多衍生品,有的使用VR技术、植入二维码等,提升科技感,增加日历的附加值……日历书的市场在当下可谓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对日历书的市场前景,有人乐观,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资深出版人孙芳告诉记者,日历书是出版领域的文创,说明出版行业正在拓宽目标人群,图书不仅是卖给读书人,也可以满足那些玩社交软件的年轻人。日历书是出版社开辟文创产品的崭新尝试,不过面对市场跟风、同质化和盗版等问题,孙芳也认为,只有做成品牌,让读者赞不绝口,他们才会形成良好购买习惯,才能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不过,也有出版人并不看好,有业内人士称,今年日历书更多的是“一窝蜂”而上,同质化竞争严重,真正有新创意的并不多。“因为市场的需求终究有限,如此发展模式之下,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一领域就会成为一块‘鸡肋’,由此导致的将是图书库存积压,出版社利益受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