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千人计划”30余位专家来济宁对接洽谈
为济宁产业园发展注入新动能
2017年12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企业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洽谈。
  现场签约。
     文/图 本报记者 贾凌煜 通讯员 徐文锋
  人才是发展之基、转型之要和创新之本。12月12日、13日,济宁市邀请30余位信息产业、能源化工等七个重点发展领域“双创”业绩突出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及同层次专家,现场与企业开展对接洽谈活动。以此给济宁高新区、经开区主导产业园及其他县市区产业园、重点企业发展需求提供更多智力支撑。
  现场对接很热烈
达成合作意向37项

  简短的启动仪式后,会场被按照不同专家擅长项目,布置成“一对一”的场景,方便企业负责人向专家请教。
  在对接洽谈B区,一位企业负责人与教授交流地不亦乐乎。原来,12日早6点,山东霞光实业有限公司经理张康乐就从微山县赶往济宁,自从拿到来济宁的专家名单后,公司就“相中”并查阅了两位专家资料。“张德良教授的亚纳米及超细结构金属材料项目,与我们公司木塑材料加工可以进行结合,如果可以,我们想邀请教授去厂区实地考察。”正是带着需求来,张康乐与张德良教授洽谈十分顺利。
  经过面对面轻松而愉快地洽谈,上午11点,山东荣信集团与王守国教授第一个达成意向并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王守国教授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现为中科院等离子所应用技术部主任,研究项目为等离子体物理技术开发。集团总工程师杜汉双介绍,公司在环保、等离子加氢、烟囱冒白烟治理等多个方面都有高层次智力支持需要,此次洽谈专门奔着王教授前来。在现场,二人互相成为微信好友,并约定会议结束后到公司现场参观考察,后期共建工作室等,尽快将专家的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经过深入对接交流,启动仪式当天,与会专家与济宁市园区企业达成合作意向37项。
实地考产业察园区
对济宁印象更深刻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毕文刚第一次来济宁,经过一上午的沟通,他与两家企业有了初步合作意向,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等在企业具体考察完,再详细制定合作计划。
  “我对济宁的各个具体方位还没搞明白,对产业园区不了解,不能轻易下结论。”不过,毕文刚教授的疑问,紧接着就得到了解决。12日下午和13日上午,与会专家们到济宁高新区和济宁经开区的产业园实地参观考察,进行深入对接。
  在济宁高新区,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展示中心十分“高大上”,地上一层主要包括动力芯片、云聚济宁、圣地智谷等组成,尤其是影视馆的巨幕厅和球幕厅,采用声光电多种形式展示,宣传信息产业带来的体验,裸眼3D效果让专家直呼“震撼”,对济宁的信息产业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济宁经开区是济宁西部经济增长极、先进制造业隆起带、产城融合新城,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产业。在经开区,专家们参观了节能环保产业园、圣祥小镇,观看宣传片,了解经开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理念。
  当日活动中,济宁经开区为6位专家颁发聘书。签约仪式后,汲江、姜兴茂两位专家进行了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内容涉及新材料、新技术、环境修护以及生物医药大健康等领域。
每年2亿元发展产业园
高端人才是驱动

  “济宁市共有17家开发区,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家,省级经济开发区14家,市级工业园区2家。”在现场,济宁市贸促会会长张公迁向与会专家介绍,近年来,济宁市高度重视产业园区发展,每年列支2亿元支持产业园区发展,全市各开发区正在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规划发展2-3个主导产业,全面提高工程机械、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高档造纸、冶金建材、橡胶等优势传统产业的研发、设计和生产水平。
  产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引领和驱动。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作为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创新驱动战略,同步启动实施了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计划、紧缺急需人才引进计划、高技能人才开发计划等6项重点人才工程,引进了总规模60亿元、27支风投创投基金,高标准建设了2所专家会馆、8000余套人才公寓和15年一贯制国际学校,为各类人才在创新创业、安居乐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十八大”以来,全市引进国内外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2万人,引进外国专家984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6.8万人。目前,全市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75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38人,泰山学者产业领军人才20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7人,全国技术能手20人、省首席技师64人、省突出贡献技师29人。
  同时,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站14家、省级博士后站9家、市级博士后站28家,创建“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1处。济宁市被确定为山东省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全国百城技能振兴专项活动城市,济宁市留学人员创业园成功创建“省级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园”。济宁工业技师学院成功创建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引进高层次人才
重金支持还有“绿卡”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济宁市人社局副局长徐恩礼介绍了济宁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概括来说,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按人才层次每月生活补贴;在济宁购买首套商品住房的,给予20万-100万元的住房补贴。对入选“济宁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计划”的创业和创新人才,分别给予50万-5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和科研扶持经费;对开发价值特别重大的国际领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最高可给予5000万元扶持资金。
  入选“济宁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的人才,博士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每人每年发放3万元人才津贴,连补3年;硕士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每人每年1.2万元,连补3年;本科生每人每年5000元,连补2年。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市财政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一次性研发补助资金;对新获批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市财政分别给予30万元、15万元的一次性研发补助资金。支持企业到发达地区或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经评审认定,由市财政给予15万元的一次性研发补助资金。
  对新批准的市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市财政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平台建设扶持资金。对经认定的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市级创业示范园区,市财政给予100—150万元一次性奖励。同时,企业在职人员攻读济宁市紧缺急需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市财政给予学费补贴。
  另外,获得国家科技奖项的,经市科技局组织认定,市财政按照特等奖200万元、一等奖100万元、二等奖50万元给予一次性奖励;对获得省科技奖项(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前两位完成人,经市科技局组织认定,市财政按照一等奖30万元、二等奖20万元给予一次性奖励。
  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制度。用人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凭“服务绿卡”,享受子女入学、户籍办理、医疗保健、社会保险、出入境和居留服务、科研服务、职称评定等绿色通道服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