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名选手角逐智能制造
2017年全国职校技能大赛机器人装配及智能制造应用赛落幕
2017年12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参赛选手在现场比赛。
     本报12月14日讯(记者 李珍梅) 智能制造机器人装配调试、误差纠正、程序编写等一系列制造流程要在4小时内完成,一个零件装不好,机器人运行就会受影响。12月6日-9日,全国20家职业院校、40个代表队在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角逐机器人装调及智能制造应用赛。
  12月6日-9日,2017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装调及智能制造应用赛项在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举办。大赛设高职、中职两个组别。全国20家职业院校、40个代表队、近100名选手参加了此次角逐。
  按照参赛规则,参赛选手需在4个小时内完成工业机器人应用工作站系统中的配套设备机械、电气、气路系统的装调、机器人故障发现和排除等综合任务。在比赛现场,有少数选手仅用3个小时就把设备调试完成,此时有些选手则仍处在线路组装的阶段。“比赛要求我们装钢轴、点击、减速器等关键零件。机器人组装好后,我们必须编写程序,让机器人完成取料和放料的动作。”山轻工参赛选手王策学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其他两名团队成员学的则是机电一体化专业。
  比其他选手提前完成比赛,得益于选手们平时的刻苦练习。“比赛准备了大概两个月,每天早上8点到车间开始练习,一直练习到晚上9点左右,一天至少要练习10个小时。”王策的队友李明翔说,开始练习的时候很有意思,可时间久了就会很枯燥。
  “比赛有一个零件装不好,就会影响到整个机器人的运作,也会影响到机器人的精度。”王策说。每个零件的组装,他们练习了不下千次,最终取得了好成绩。
  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及单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三名代表选手获得中职组第一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青岛市技师学院三名选手获得高职组第一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