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爱好,认真跨界
2018年10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日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莫言在京举办了他的首个书法个展。论笔意,莫言的字有隶意,不知是习来的,还是天性如此。孩童的字都有隶意,莫言倒是还葆有了他的天真之气。他似乎更爱草书,竟然从抄录长文开始挑战高难度的连绵草书,经营每一个字,使气息一贯而下,看出他很当真,很认真。
  借此,顺便聊一下这几年我经常遇到的问题。你怎么看作家学者跨界写字画画,并且进入艺术市场?我并不了解艺术市场及艺术品拍卖,但也想得出其中应有艺术品、纪念品、文物之分,各有不同的价值。名人字画只要不差,就有人乐意收藏,因为那是纪念品,如果是大文人,或位列文学史里的作家与学者的墨迹,则是日后的文物,其价值与意义,不是普通书家的字可比的。收藏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那位写字画画的人。当然,如果文人写得好、画得妙,那就是鱼和熊掌兼而得之了。
  文化名人和书画家是两个生态,有两个收藏系统,不存在“抢饭碗”这回事。书法家,属于艺术家一路,市场如何首先看字,必须好到一定程度,这是职业,也是价值所在。文人、名人——譬如电影、摇滚明星,那是另一路,首先要把自己的业务干好,纪念品才有意义。爱好者收藏作家的笔墨,因为他文章写得好,重点在作家这个人和文章,书法看着不错也就差不多了。文人的字,如果不是名过其实,一般来说不容易掉价,除非他对市场毫无节制。但也不会卖出天价,除非他已经写得和古人一样好,和专业书法家一样好——这时候,他也就相当于专业书法家了。
  说实话,我对当代作家认真练书法这件事挺在意,因为过去的文人都写得一手好字。再说所谓专业,其实艺术家也好,文人也好,两方都很需要“之外的功夫”。诸多书画家业余磨炼文字功夫,用意恐怕不止于乞灵“功夫在画外”,而作家一心写字,同样也梦想着要写到无愧于文字的书写传统。大家本该都这样认真。认真爱好,认真跨界,认真跳出井水和河水的世界。  (韦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