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教育局派驻“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
“输血、造血”同步走,贫困村美丽蜕变
2018年10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飞 潘世金

  一条条水泥道路四通八达,直通农户庭院;一幢幢民居整齐划一掩映在绿丛团簇之中,院落整洁有序;文化广场上,老人小孩怡然自乐,村委会办公室宽敞整洁……走进济南市商河县张坊镇穆家村,让村民津津乐道的,除了环境的蜕变,还有因改善“输血”和“造血”功能带来的保障和效益。完善基础设施,建立村民学校“泉学e站”;设立扶贫基金,推进光伏扶贫项目落地……这一切的改变,要从2016年济南市教育局派驻“第一书记”姜崇辉来到穆家村说起。

投入资金“输血”
建起第一所村民学校

  2016年,济南市教育局派驻“第一书记”姜崇辉来到商河县张坊镇政府西8公里处的穆家村。
  入驻穆家村后,姜崇辉与帮扶工作组一道,走遍了全村角角落落。他们与村民促膝谈心,拉家常、谈发展、话未来,对村民的衣、食、住、行、医、学及收入来源和产业发展意愿,村情村貌、产业状况,做到了然于胸。多次实地调研下,市教育局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穆家村的发展方向,确定了《张坊镇穆家村2016-2020年精准扶贫工作规划》,每年拿出专款用于脱贫工作,保证扶贫工作规划的实施。
  市教育局党委先后下拨资金50万元,先后完善了多项村庄基础设施。一条条低洼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村里的大街小巷全部安装了崭新的路灯,用路灯照亮了村民的生活;废弃的池塘建成了村委会大院,村委会及党建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部“上墙”,用规章制度约束各项工作的开展;修建了排水沟,对村内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增加了绿植;对雨水冲坏的路面、桥梁进行了整修,让村民能够“安全出行”。姜崇辉表示,现在自己即将进行增加绿化面积、维修进村道路、道路两边重新进行绿化、安装路灯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乡村美丽环境。
  2017年,市教育局党委根据姜崇辉提出的“提高村民文化水平、加大培训力度、拓宽科学知识”思路,下拨专项资金15万元建起了张坊镇第一所村民学校“泉学e站”。该学校的建成,既满足了村民对学习的渴望,又可以随时请专家教授对村民进行各类知识辅导。
促进脱贫“造血”
推进光伏扶贫项目落地

  群众富不富,要看集体有没有收入。集体经济发展是脱贫攻坚村“摘帽”的一项硬指标,更是群众脱贫致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保障。穆家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为壮大该村集体经济,在姜崇辉的主导下,村两委成员、群众反复探讨,最终找到一条符合穆家村实际的“造血”路:积极推进光伏扶贫项目的落地,通过争取帮扶资金40万元,建设50KW光伏发电站一座,并于2017年6月份并网发电,2017年7月7日通过验收并移交给村委会。
  光伏扶贫电站的建成,预计每年可实现村集体收入5万-7万元。经过协商,大家一致赞成光伏收益优先用于贫困户脱贫增收,剩余部分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扶贫基金。截至目前,村委会已收入一万四千余元,除去发放贫困户分红,一部分用于村级公益扶贫岗位开支。
  “今后,我们将积极抓好相关扶持政策,因地制宜,继续在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等方面下功夫,让村民致富有门路,让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谈到穆家村的未来产业规划,“第一书记”姜崇辉信心满满。
  坚持“输血”和“造血”并举,并形成长效机制,从根本上保障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同时也可有效解决村里各项事务和农户急需资金的问题。如今,穆家村一幅幅规划蓝图正在实现,相信不久后,一个全新的穆家村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