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评论

A03版:壹读

A04版:壹读

A05版:壹读

A06版:壹读·暖闻

A07版:壹读·互动

A08版:身边

A09版:专版

A10版:身边

A11版:动向·国际

A12版:文娱

A13版:青未了·随笔

A14版:乐动·看点

A15版:新闻·速览

H01版:今日运河·城事

H02版:今日运河·城事

H03版:今日运河·城事

H04版:今日运河·城事

H05版:今日运河·城事

H06版:今日运河·城事

H07版:今日运河·城事

H08版:今日运河·城事

HC01版:太白湖·头版

HC02版:太白湖·新城

HC03版:太白湖·看点

HC04版:太白湖·视觉

K01版:今日潍坊

K02版:今日潍坊·城事

K03版:

K04版:今日潍坊·民生

R01版:今日日照

R02版:今日日照·专版

R03版:今日日照·体彩

R04版:今日日照·专版

S01版:今日泰山

S02版:今日泰山·城事

S03版:今日泰山·城事

S04版:今日泰山·专版

WR01版:荣成资讯

WR02版:荣成资讯·关注

WR03版:荣成资讯·关注

WR04版:荣成资讯·教育

“新老用户不同权”应成为监管重点

齐鲁晚报     2020年03月24日
  □史奉楚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中央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其中包括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新老用户不同权等问题被“点名”。
  所谓新老用户不同权,主要指一些运营商为拉拢消费者,吸引客户,推出了很多福利套餐,但是,老用户却不能享受这些优惠。不管是消费者还是监管部门,都该态度鲜明地向这一不正常现象说“不”。
  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各个运营商不断推出各种资费更低、流量更大、通话时长更多的套餐,以此将用户从其他运营商那里吸引过来,或者发展新的用户。按说,这种能让消费者从中获得优惠套餐的竞争状态原本是好事。可是,新老用户不同权现象,却让部分老用户变相地沦为“受害者”。相对于老套餐,运营商推出的新套餐越来越便宜,性价比越来越高。某些运营商却设置各种门槛,阻碍老用户享受新套餐的优惠价格和权益——除非老用户注销之前的号码,购买新卡,开立新户。
  对很多老用户来说,这实在是难以逾越的门槛。要知道,很多消费者的手机号码绑定了各种网络账号、银行账号,号码使用时间越长,绑定的账号越多,知悉的朋友和邻居越多。也就是说,手机号码使用的时间越长,更换的成本越高。为了能享受到更优惠的套餐,有些消费者不得不购买使用两个或多个手机号码。
  这种“杀熟行为”严重侵犯了老用户的正当权益。按理说,消费者使用手机号码时间越长,越应该享受到更加优惠的待遇。运营商的“反向”操作让老用户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受到严重损害。实际上,运营商为老用户和新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的成本是一样的,没有任何理由阻碍老用户享受新套餐。
  在不变更手机号码的前提下随意更换套餐,应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重要内容,只有变更号码才能选择新套餐于情于理都说不通。试举一例,当人们到饭店消费时,如果所点餐品价格下降,新老会员都应按照点餐时的价格支付,而不是老会员按照办理会员卡时的高价格付款。此外,新老用户不同权相当于老用户的公平交易权被剥夺——相对于新用户,老用户受到了不公平对待。
  新老用户不同权的背后,存在着运营商的小算盘——如果老用户重新购买新号码,相当于增加了新用户,业绩上比较好看。这种靠侵犯老用户权益和浪费资源来“冲业绩”的行为显然无德又违法。对此,消费者可以理直气壮地通过投诉、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也应予以重点监管,采取有力措施,督促运营商改变不合理的做法,让消费者在各种套餐面前有更加自主的选择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