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重磅

A04版:壹读·关注

A05版:壹读·人物

A06版:壹读

A07版:壹读·关注

A08版:壹读·聚焦

A09版:生命

A10版:动向·国际

A11版:身边

A12版:身边

A13版:文娱·观剧

A14版:青未了·随笔

A15版:新闻·速览

A16版:乐动·CBA

B01版:今日济南

B02版:泉城事·零距离

B03版:专版

B04版:专版

H01版:今日运河·城事

J01版:今日烟台

J02版:今日烟台

J03版:今日烟台

J04版:今日烟台

K01版:今日潍坊

K02版:今日潍坊·关注

K03版:今日潍坊·社会

K04版:今日潍坊·城事

N01版:今日德州

N02版:今日德州

N03版:今日德州

N04版:今日德州

Q01版:今日青岛·头版

Q02版:今日青岛·关注

Q03版:今日青岛·广告

Q04版:今日青岛·专题

R01版:今日日照

R02版:今日日照·资讯

R03版:今日日照·体彩

R04版:今日日照·形象

W01版:今日威海

W02版:今日威海·城事

W03版:今日威海·城事

W04版:今日威海·城事

登高食菊度重阳

齐鲁晚报     2020年10月20日
  □戴永夏

  中秋刚过,重阳将至。如果说中秋是一个团圆节的话,那么重阳就是个健康节。它的许多习俗都与健康有关。
  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又称“重九节”“登高节”,其节俗主要有登高、佩茱萸和食菊。这些习俗的由来,古人曾归之于神话故事。据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重阳登高》记载:东汉时,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学习道术。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有大灾,你赶快叫家人缝制红色布袋,装上茱萸,绑在手臂上,并登山、饮菊花酒,以求免除灾祸。桓景听后立即照办,九月九这天全家登山,果然平安无事。晚上回到家中,却见鸡犬牛羊都暴死在庭院中。此后,每到九月九日,人们便将这些活动延续下来,以求免祸消灾。
  限于古人的认知,最初重阳节俗多与迷信有关。然而透过这些迷信的外衣,我们会发现,重阳节的每项节俗活动都有益于除病强身,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是登高。这一习俗,在汉代就已经流行。据中国最早的古都志《长安志》介绍,汉代京都长安郊外有一座高台,每到重阳节这天,京内士庶便纷纷登上高台,极目远望,游玩赏景。至唐代,人们登高的地方又改在长安东南的乐游原。这里地势高平宽敞,视野开阔。九月九日,京城长安的男女老少都来此登高赏景和袚禊祭祀。
  此后,重阳登高的地点更加广泛,可以到郊外登山,也可以在城内爬楼登塔。明代皇帝与皇亲们重阳登高的地方有御苑的万岁山、兔儿山和旋磨台。清代皇帝有时在禁苑登高,有时去香山登高,有时策马攀登塞外诸山……
  不管在哪里登高,都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健身运动。重阳节前后秋高气爽,秋色宜人,此时登高远望,能使人心胸开阔、心情舒畅。登高攀爬又是很好的有氧运动,对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等都大有裨益。
  插茱萸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茱萸又名“越椒”“艾子”,属茴香科落叶小乔木,有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之分,其味辛辣,香气浓郁,有驱虫除湿、逐风邪、治寒热、消积食、利五脏等功效。每年重阳佳节,民间流行采摘茱萸插在头上或佩戴在身上,认为可驱邪治病、抵御初寒,故又称茱萸为“辟邪翁”。这种佩插茱萸的风俗,在晋代就已经流行。晋代人周处在《风土记》中写道:“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茱萸以插头,言辟恶气而御初寒。”到了唐代,此俗更盛。人们插茱萸除用于驱邪治病、增进健康外,又增加了寄托离情、装饰美容、祝颂延年益寿等含义。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即描写了唐代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诗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名句千古流传,几乎成了重阳节的代名词,故重阳节又称“茱萸节”。
  除了以上两种习俗,重阳节更为重要也更为丰富的习俗是食菊。独立寒秋的菊花,在古人那里有着不同寻常的文化意义。菊花在仙道方家眼中是“延寿客”“不老草”。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将菊花列为“上品”,说它“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劳,延年”。因此,古人重阳食菊对养生是很有益处的。食菊的方式,主要有饮菊花酒、食菊花糕等。
  菊花酒是菊花杂和黍米酿成,味道香美醇厚,在古代被看作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重阳节饮菊花酒,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延及明清,深为人们所喜爱。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花)酒”。晋人王韶之的《太清记》也说:“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脂(泡酒),久服之令人不老。”说饮菊花酒能使人长生不老,未免有些夸大,但它确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平肝疏肺、益阴滋肾的功效,所以明代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菊花酒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的疗效,其保健作用十分明显。
  菊花糕是重阳糕的一种,系用菊花跟面粉拌和蒸制的糕点。重阳节食重阳糕,也是重要的节俗。此俗始于魏晋,最早有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之意,之后才有了登高食糕、取其“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唐宋时吃重阳糕的习俗更加盛行。据记载,唐代女皇武则天曾命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蒸制花糕,重阳节赏赐给众臣享用。宋代的重阳糕更为讲究。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曾记载京城临安(杭州)的重九之俗:“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饤,插小彩旗,名曰‘重阳糕’。”有的重阳糕,就是单一的菊花糕。如宋人周密在《乾淳岁时记》中记载:“都人是日饮新酒,泛黄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杂物为之。”到了明清,重阳糕简单了许多,只是普通麦面做饼,点缀枣栗,称为“花糕”。在济南等地,重阳节只食菊花糕。人们食糕的目的,也渐渐淡化了象征意义,而更重实际功用,那就是食菊花糕有益健康。
  另外,重阳节还有喝菊花茶、睡菊花枕等习俗。过去民间有重阳节采集菊花做“菊枕”之俗,据说枕这样的枕头有祛头风、明眼目等功效。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素有“收菊作枕”的习惯,他在《剑南诗稿》中写道:“余年二十时,尚作菊枕诗。采菊缝枕囊,余香满室生。”他的《偶复采菊缝枕囊凄然有感》诗亦云:“采得菊花做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晚年时,陆游又写了一首《老态》诗,诗中曰:“头风便菊枕,足痹倚藜床。”陆游的这些诗句,进一步彰显了菊花的健身疗疾功效。
  民俗是古人生活的缩影,有一些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重阳佳日,携三五好友,登高望远,观景览胜,诗酒唱酬,不也是一件有益身心健康的赏心乐事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