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科工一版

A03版:壹读·重磅

A04版:壹读·关注

A05版:壹读·聚焦

A06版:壹读·暖闻

A07版:体彩

A08版:壹读·济南

A09版:壹读·山东

A10版:壹读·济南

A11版:动向·国际

A12版:文娱·综艺

A13版:青未了·人文齐鲁

A14版:乐动·CBA

A15版:新闻·速览

A16版:封底·看点

E01版:今日商河

E02版:今日商河·新闻·社区

E03版:今日商河·新闻·城事

E04版:今日商河·新闻·暖闻

实施教育强县 打造教育品牌

齐鲁晚报     2021年01月21日
  1.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8.52亿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问题工程,全县教育基础设施水平大幅度提升。

  2.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开展“弘德育人、廉洁从教”主题教育、“树师德、正师风”活动。通过系列师资培训,干部教师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加大师资引进力度,教师队伍结构正在优化。

  3.教育教学成绩全面提升。树立明确的工作导向,推进“领航学校、特色学校、新优学校”(三类学校)建设。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制定《商河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加强教学行为管理,落实教学管理常规、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促进中小学教学活动的规范有序开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6至2020年中高考成绩逐年提升,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4.教育惠民程度显著提高。“十三五”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惠民政策,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应助尽助”,有效地保障了教育公平。出台《商河县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指导意见》,推行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资源,破解了学校放学后、家长收工(下班)前,周末及节假日留守儿童无人看管的社会性难题。

  5.教育发展环境逐年优化。把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时刻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开展幼儿园、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及安全大排查大整改活动,建立“负面清单”和民办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公示制度,办学行为更加规范。推进招生工作“阳光工程”,严格落实“零择校”、“零借读”和阳光分班,促进教育公开、公平、公正。

  6.深化教体融合,着力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提高全县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这一总体目标,深化教体融合,全县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推进体育产业发展。
  1.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积极挖潜扩大增量,到2025年,实现107所公办幼儿园整体布局,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稳步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推进办学条件提档升级。到2025年,努力构建从幼儿园到大学较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创新办学模式,不断提升学校知名度,打造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教育品牌。

  3.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实施县职业中专扩建工程,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效益。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产教融合,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商河校区、新华教育集团山东职业教育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全职业教育体系,形成融教、学、研、就业为一体的职业教育产业基地。

  4.健全现代化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社区公共教育机构实体化、场所标准化和队伍专业化建设。鼓励和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依法办学,探索打造经营性教育培训品牌。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搭建“人人为师”共享学习平台,建设社区邻里共享学堂、共享图书馆等,探索建立社区全民互动的知识技能共享交流机制,提升老年大学、社区学校办学质量,为居民群众提供开放多样、灵活便捷的终身学习平台。

  5.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坚定职业信仰,争做“四有”好老师。将师德表现作为职称评聘、高层次人才评选、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教师诚信制度建设,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将师德师风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考核体系,与学校优秀名额分配、绩效和教学奖励发放等挂钩。

  6.突出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发挥县教学研究室带头、引领作用,打造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团队。加快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教研制度,推进城乡教师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覆盖全学段、全学科教师的“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引领广大教师开展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和问题解决的小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7.加大师资补充调配力度。最大限度保障优秀师资引进,建立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鼓励教师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由县直学校向镇街学校流动,科学实施师资调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