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聚焦

A03版:壹读·关注

A04版:壹读·关注

A05版:壹读·聚焦

A06版:科工一版

A07版:壹读·人物

A08版:壹读·济南

A09版:学堂

A10版:学堂

A11版:产经

A12版:文娱·影剧

A13版:青未了·人文齐鲁

A14版:乐动·足球

A15版:动向·国际

A16版:专版

M01版:今日油田·01

M02版:今日油田·02

M04版:今日油田·04

Q01版:今日青岛

Q02版:今日青岛·城事

Q03版:今日青岛·综合

Q04版:今日青岛·专题

C02-C03

齐鲁晚报     2021年10月28日
  (上接01版)
  身穿皮袄,手握刹把,目光刚毅,巍然挺立——这是铁人王进喜留给世人的一幅“铁汉写真”,也生动刻画了60多年前石油工人战天斗地、苦干实干的形象。
  在冉祥国的记忆里,手动扶刹把是个体力活,必须忍受在高温、严寒、高强度环境下的长时间作业,是对工人精力和体能的极大挑战。
  如今,冉祥国的工作地点从露天搬到了室内,刹把从手动挡换成了自动挡。坐在十几平方米的空调房里,手握操纵杆,按一下按钮、点击触摸屏、操作手杆,就能轻松完成操作。冉祥国自豪地说:“总书记夸我像飞行员开飞机。”
  司钻房是钻机设备的“大脑”。通过仪器仪表盘上实时运行的数据,冉祥国可以及时掌握几千米井下钻具的工作状态,实现一体化管控。他们正在施工的莱深斜2井,目前钻进至4768米,相当于钻穿了大半个珠穆朗玛峰。
争做“碳达峰”
“碳中和”的引领者

  翻看杨勇密密麻麻的工作日程簿,二氧化碳相关的工作、会议记录占了一大半。厚厚的册子里,也有此次他向总书记展示的勘探开发研究院的一项“绝活”——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
  从科研楼到实验楼,短短百米的走廊,总书记就这一话题与杨勇一边走,一边聊。
  杨勇向总书记汇报,胜利油田将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起来,注入油层驱油提高采收率,同时埋存降碳,到2025年注入能力将达到300万吨,2030年有望达到1000万吨。
  一问一答间,杨勇读懂了总书记对“双碳”目标的重视和期待。
  总书记走进实验室时,勘探开发研究院气驱试验室方法组组长李雪松正在电脑前处理实验数据。
  李雪松今年48岁,研究二氧化碳24年,看着胜利油田二氧化碳相关技术从实验室一步步走向成熟,采收率、换油率、埋存率持续走高,他迫不及待想把这些年的成果展示给总书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中国的“双碳”目标。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山东省正在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速打造新能源产业链,探索以能源变革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作为中石化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重点实验室,勘探开发研究院不仅建成了全链条碳捕集、碳捕集工程、驱油、封存、碳足迹5个专业试验室,打造全链条CCUS技术创新团队,还在低渗透、页岩油、高含水等油藏建设CCUS示范区。
  李雪松注意到,当听到CCUS技术已经从实验室到现场规模化应用,总书记非常高兴,并对胜利油田减排降碳做出的努力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给予充分肯定。
  总书记在胜利油田考察的第二站——莱113区块CCUS项目是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生动体现。这个项目设计注入四口井,目前注入两口井,一年可以注5万多吨二氧化碳,相当于两万辆轿车的碳排放。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通过往地层里面注入二氧化碳,可以有效驱替原油,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舒华文在这里向总书记汇报了胜利油田的“碳中和”设想——以CCUS为抓手,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实现油气产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消纳用户潜在的碳排放,吸纳区域碳排放,彰显胜利油田的政治担当和绿色担当,争做“碳达峰”“碳中和”的引领者。
  总书记边看边问,认真察看主罐、输入泵、计量分配等地面注入装备,详细了解二氧化碳存储注入驱油以及二次埋存等流程,叮嘱大家要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
  今年7月5日,中国石化宣布开启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设: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涵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3个环节,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可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夜幕降临,莱深斜2井场上的路灯悄然亮了起来,这些路灯全部是太阳能。目前,胜利油田累计投产各类新能源项目80个,新能源占油气生产直接能源消费比重达5%,碳减排30.2万吨。
  在距离井场30公里外的胜利油田营二采油管理区,装机规模3.6兆瓦的光伏发电站里,一片片电池板张开“翅膀”,闪烁绿色的希望,这里已经成为胜利油田首个实现“碳中和”的生产区。
必须坚定担起
这份殷殷嘱托

  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楼大厅西墙上,一幅金色壁画呈现了老一辈石油人筚路蓝缕、为国找油的群像,正是石油精神的写照。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等油用”,到新时代“保障国家能源安全”,60年来,“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铮铮誓言,早已融入石油人的基因和血脉,一代代石油人听党话、跟党走,以国为重、以苦为荣,苦干实干,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
  “当年我们是贫油国。新中国成立之初,搞石油大会战,对当时我们国家在层层封锁下实现自力更生、搞工业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咱们石油战线居功至伟、功不可没!”
  总书记说,石油战线始终是共和国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要继续举好这面旗帜,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听闻总书记来到勘探开发研究院,100多名科研人员在科研楼东北侧的广场空地翘首以待。总书记微笑着和大家打招呼,梁山108好汉,都到齐了。
  “总书记的目光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像阳光让人倍感温暖。”用手轻抚总书记注视过的仪器设备,让地层古生物试验室经理王伟庆印象深刻的是,总书记专注的态度。介绍每一台仪器,每一次试验,总书记都听得十分认真、专注。
  回味起在总书记身边的十几分钟,一个美好的场景深深烙印在黄利民的脑海中。“总书记的脚步踏得很稳,很实。”攀登平台台阶时,钻井平台经理黄利民步步紧随总书记身后。他说,那一刻,自己暗暗下定决心,要紧跟总书记的步伐,沿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清澈碧蓝的水面,随风曼舞的芦苇。走到平台梯过桥处,总书记转身,深情地向远处凝望。“总书记称赞我们这里景色很美,叮嘱我们既要做好生产,也要保护好环境。”黄利民说,这份殷殷嘱托,自己和同事们必须坚定担起。
  “总书记希望我们既要兼顾绿色低碳发展,还要考虑我们国家的能源安全,这是给我们技术人员提出的一道命题。”杨勇说。
  技术路线与国外有什么差异?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舒华文从总书记的关切中,读出了努力的方向——向着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继续奋进。
  习近平叮嘱大家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石油人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始终保持石油人的红色底蕴和战斗情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诞生于大庆,又在一代代胜利人的传承中被发扬光大。新时代,胜利油田凝练形成了以“爱国、创业、创新、开放”为内涵的新时期胜利精神,让石油精神的火种与时俱进,绽放出时代光芒。
  在建党百年、胜利油田发现60周年这个重要节点,总书记来到胜利油田,孔凡群非常激动,“总书记勉励我们要把能源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再立新功、再创佳绩。我们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总书记的要求上来,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扛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职责,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推动油田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