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7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 这是一张解放战争时期随军记者所拍的照片,照片中本文作者的父亲(右一)和他的两位战友正在执行侦察敌情的任务。 |
|
□王秀生
小时候,常听父亲给我们讲他过去战争年代打仗的故事,从小到大我们就是听着他的战斗故事长大的,他那绘声绘色、娓娓动听的战斗故事,特别吸引人。那时候,在儿女们的心目当中,父亲俨然是一个大英雄,他高大、英武、刚毅、坚强、无畏、果敢,浑身上下充满了兵味,他就是一个典型的能带兵打仗的军人。 父亲1942年1月参加革命,1944年1月入党,参军后在著名的鲁中军区老四团,后编入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第二十二师第六十四团,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六军第七十六师第二二六团。该团是山东纵队中为数不多的拥有红军连队的团队,是三野头等主力师。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里,父亲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他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屡建奇功,身上一共负伤5处,其中负重伤2处(被评定六级伤残)。留在父亲背部这块深深的弹伤,记述着当年那一场激烈残酷的战斗。 据父亲回忆说:1947年8月11日,父亲时任八纵二十二师六十四团四连副排长,八纵和华野其他纵队进入鲁西南地区后,立即展开钳击阻滞敌第五军、第八十五、第八十四师等部的作战。历时一个月的连续作战,逼使敌人一直局促在鲁西南疲于奔走,从而有力地支援了刘邓野战军南下。 在这期间,敌军的行动非常狂妄,多次对我军实行追迫行动,企图“围歼”或者逼我军退过黄河以北。我军出击鲁南、鲁西南以来,连续二十多天行军、打仗,差不多每天都要走七八十里路。又正值雨季,部队整天在阴雨烂泥中跋涉,衣服湿了不能洗晒更换。连续行军加频繁战斗,伤病员增多,部队消耗很大。而敌军则依赖所控制的各战略要点和主要交通线,做快速机动运转。特别是增援鲁西南的蒋军嫡系整编五十七师,不久刚受到蒋介石的嘉奖,气焰十分嚣张,竟声称我军已“溃不成军,不堪再战。” 此时,八纵根据党中央和华野首长的指示以及鲁西南地区当前敌人的动态,决定于9月2日全力攻入鲁西南地区,对敌人展开进攻,这就是著名的外线出击“沙土集、双庙战役”。 菏泽城东五十里,有个大村镇。这个村镇东西长二里半,南北宽一里,住有上千户人家,这个村庄名叫沙土集。此时,敌五十七师主力已狂妄冒进到沙土集,与敌第五军相距仅四十华里,对自己已经进入我南北夹击之势估计不足,况且处于运动中无工事依托,正为我造成歼敌的大好机会。 野司首长下定决心,不休息,不开会,立即发起反突击,歼五十七师于沙土集及其以北地区。由第八纵队从东、北、西向沙土集方向攻击前进。其他纵队坚决阻击敌第五军北进,并随时防止向五十七师增援;9月7日下午,八纵与三纵、六纵同时向沙土集发起总攻。敌第五十七师发现我强大部队出现其后、侧后,立即后转,集结于沙土集附近,匆忙构筑村落工事,实施防御。 沙土集四周筑有寨墙,寨外有壕沟,东西南三面环水,北面是大片沙土地,地势较高。五十七师在村四周设了两道鹿砦,筑了地堡和单人掩体,村内要道、巷口也挖了地堡。他们还派出一个团在沙土集周围的马庄、徐庄、董楼守备,主力全部龟缩在沙土集。我军迅速扫清敌军外围阵地后,于8日夜里在炮火掩护下向沙土集发起攻击。 八纵指战员奋勇冲击、一路猛攻,占领有利地形后迅速攻入城内,在向敌纵深发展时遇敌顽强阻击,双方展开近距离激烈巷战,村落反复争夺,阵地失而复得,枪声、炮声、厮杀声连成一片,战斗达到白热化。 国民党整编五十七师中将师长段霖茂一再严令蒋军官兵固守待援,“誓与阵地共存亡”,在他的叫嚣督战下,敌人多次轮番组织疯狂反击,双方伤亡都很大。 关键时刻父亲经过仔细观察后,集中调集机枪手带头勇猛穿插敌火力点侧面,对敌隐秘火力点实施火力压制,并将敌人全部消灭在壕沟内,敌人的疯狂反扑再次被打了下去。 就在此时,一枚机枪弹从父亲的前锁骨打进去,又从后脊梁穿了出去(离肺部还差1厘米),站在父亲身后的通讯员小贾当场被穿过的子弹击中英勇牺牲,时年15岁。父亲因负重伤失血过多,昏迷不醒被担架抬了下去。 9月9日早晨,沙土集战役胜利结束。我军在不足一日两夜的时间里把敌五十七师全部歼灭,俘虏该师师长段霖茂、少将旅长罗觉云以下官兵八千多人,毙伤两千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就在沙土集战役接近尾声之时,父亲在民工担架队的护送之下,连同12名重伤员紧急送往后方医院,途中突然和国民党搜索营遭遇,伤员们分别隐藏,幸亏被及时赶来向北撤退的县大队发现并营救了他们。因为伤势过重,父亲撤到了黄河以北的华东第五野战医院接受治疗。 转眼间,六十多年过去了,当年二十多岁的小伙,现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但战争的印记始终在父亲的脑海里永不磨灭,他怀念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友,更庆幸自己是战争的幸存者。2012年11月,父亲因病住院,在老人半年多的住院治疗期间,父亲始终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的那股劲,不服输,不怕死,顽强地与病魔作抗争,直到生命垂危之时,他还微笑着向探望他的儿女们挥手打军礼。父亲的这个军礼,竟成了他军旅生涯中最后一个军礼!它向世人宣告:王久烈同志永远是一个真正的军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