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出轨”让我对婚姻缺乏安全感
2014年03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杨素华(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教授,中德系统家庭治疗师)
  
  35岁的茜茜长相清丽,名牌大学毕业,在一家外资企业做中层管理,收入颇丰。她来参加个人成长工作坊的目的,是如何让自己相信自己的丈夫,让自己对婚姻有安全感。
  茜茜在她12岁时,无意中听到几个阿姨在谴责父亲,说他有儿有女的实在不该找小三,而且她认识那个小三,是爸爸的一个年轻的下属。此后,她就尽量远离原来深爱的父亲,觉得男人都不可靠;另外,每当父母争吵她就非常担心他们会离婚,自己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此外,每当看到母亲辛苦持家时,她就更恨父亲。
  考上大学后,尽管由于她的出众引来很多男生的追求,但她就是不为所动。在母亲的百般催促下,大四的时候她才与现在的丈夫小健谈起了恋爱。之所以选择小健,一是由于他长时间苦苦追求、对她极好,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家庭、长相、能力、学业成绩等都不如她,她认为这样的男人相对安全。经过8年的恋爱,“走过了7年之痒”,他们才走进婚姻。在双方家人的压力下,在小健的再三承诺下(一辈子都对她好、对孩子负责),32岁时她才生下了儿子。小健是家中的独生子,儿子的到来使她成为功臣。但所有这些都没有给她带来应有的安全感,小健回家晚些她就会不停地打电话,回家后还要详细地盘问;她不允许小健的手机设置密码,以便她随时查询。尽管小健非常了解她,大多数情况也很配合,但有时难免要反抗,二人为此时有争吵;另一方面她有时也觉得自己太过分,没有给丈夫应有的尊重;最让她担心的是觉得这样压制着丈夫、不信任丈夫,不但对他的自信心和事业的发展非常不利,还可能影响儿子的健康成长。
 
  【案例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说,父亲对于女儿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首先,父亲奠定了女儿心目中最初的男性形象;其次,父亲对女儿的自信心、价值观及人格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显然,茜茜的父亲在她的内心里,埋下了一颗“不信任”的种子,让其对婚姻总是莫名的恐慌。
  茜茜知道父亲有婚外情时正处于青春期。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森认为,这一时期是人生最为关键的阶段,青少年面临多种发展危机问题。顺利发展的结果是能接受自我,进行多种社会角色的整合;否则,会产生认同危机,导致角色混乱。所以,知道父母出轨的孩子成人后对于感情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一是多疑、恐婚;另一种是如“逃不脱的轮回”,他们虽然不停地告诫自己“不要走向那条路”,但不知不觉中却模仿着父母的行为。
  本案例中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夫妻二人已经习惯了这种互动模式,二者都在“获益”。在外能干的妻子可以退化成小孩表现出情绪化的一面;而丈夫也能满足做男人应有的成熟和包容的需求。 
  【走出误区】 
  
  其一,夫妻关系常常是与父母之间关系的投射,是孩提时代与父母关系的复制,所以,茜茜的丈夫可能是“替罪羊”。因此,她首先要多从父亲身上寻找正向资源,以便原谅和包容父亲,改善父女关系;其二,每当怀疑丈夫时,不要放纵自己的情绪,要以理性的思考来消除心中的疑虑,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不是事实,是“自己的心魔又在作怪”;其三,及时转移注意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四,加强与丈夫的沟通,在求得理解的基础上,告诉他也要宽严相济,并给她及时提醒,让心魔从潜意识上升到意识层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