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负性想法坏了好心情
2014年08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知尘(心理咨询师、“青未了·心理咨询工作室”专家顾问团成员)
  退休后一下变换了原有的生活方式,的确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老曹还在适应期,等过了这个阶段就会喜欢上退休生活的。心理学上著名的ABC理论,真的应该在大众中普及再普及。A代表事件,B代表想法,C代表心情。不是A决定C,而是B决定C。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想法决定不同的心情。我们现在提倡乐观主义,提倡正能量,就是倡导达观积极的想法,从而获得快乐宁静的心情。
  读老曹的故事,我想起微信朋友圈里特别流行的一篇文章《不要靠近消耗你的人》。所谓消耗你的人,就是老曹这种充满负能量、凡事都往消极面去想的人。曹工也罢、曹师傅也罢、老曹也罢,都是一个称谓而已,非要去琢磨去探求这个称谓背后的负性意味,那真是自寻烦恼。此刻,别人称呼一声曹工,能说明什么?说明敬重?说明肯定和欣赏?显然什么都说明不了,曹工这个曾经的身份不会因为别人称呼曹师傅和老曹就消失。事实上,在许多人,称呼师傅和老李老王,是一种敬重,非要把这种敬重看成不敬,理解成别人笑话自己老,那只能说明是庸人自扰。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现代人应以此修身养性的。
  家里的洗衣机完成了它作为一个洗衣机的使命,它这一生是完满的。如果刚出厂就出故障就被淘汰抛弃,那才是悲哀。一个人能够从婴儿走到老年,完成属于自己的一生,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记得三毛曾说,如果我活到七十岁,一定对着墙,瘪着没牙的嘴嘿嘿偷笑,我赚大了。三毛,尚在中年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没能等到对墙偷笑的那一天。罗京、陈晓旭、傅彪等我们熟悉的人,他们都没能看到夕阳的无限好。最美不过夕阳红,能够拥有夕阳,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如果能看到自己所拥有的,就不会有日薄西山的苍凉和恐惧了。中国人普遍缺乏信仰,这也是许多人怕老怕死的一大原因。
  就像自然有四季,生长壮老已是人生的规律,面对这个规律,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活得精彩,就是最完美的人生。老曹退休了,正是含饴弄孙享受生活之美的好时光,没有工作压力,没有人际纷扰,多好的日子呀。什么叫成功?快乐地活着就是成功。养花、遛狗,陪着老伴去买菜,围着孙子转悠有什么不好?生活就该如此。事实上,在整个一生,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陪伴家人,就是养花、遛狗、旅游,享受悠闲时光。人不是工作的机器,生活是体验的过程,我喜欢杨丽萍,不仅仅因为她舞跳得美,更因为她和自然贴得很近。她说生活就是体验,看一朵花如何开,一朵云如何飘,一棵树如何成长,一条小溪如何流淌。真的,这才是生活。
  马不停蹄快节奏的生活绝不应该成为生活的主题,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身体非垮了不可,多少英年早逝的生命就是因为这种马不停蹄!祝福深深,且行且珍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