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接触频繁不等于中美彼此疏远
2014年09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刚刚结束的上合组织元首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了年内第4次会晤,如果算上去年的5次“习普会”,中国新一届政府上任18个月以来,中俄两国元首已经会晤9次,算下来,平均每两个月就会晤一次。
  即将于11月在北京举行的APEC峰会,美国总统奥巴马将访华,这是他进入第二个总统任期后首次访华,也可以算作对去年“习奥庄园会晤”的回访。在此期间,习近平与奥巴马还曾在今年3月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举行过会晤。
  按说,中美两国元首的会晤频率并不算低,但在高密度“习普会”的对比之下,还是会显得有些“冷”。后冷战时代,中美俄彼此间关系大致可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相互之间距离相近且保持着整体的稳定性。但现在这个等边三角形演变成了不规则三角形,中美关系这一边的距离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发生变化的是,俄美关系渐行渐远,中俄关系越走越近。
  自去年以来,中俄走近的态势越发明显,这其中既有内生动力的驱动,也是外部压力的必然结果。从内因来看,俄罗斯要想实现普京提出的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尚难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而中国经济经过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资金积累雄厚,同时对能源的需求加大。
  另外,中俄作为历史上的地区乃至全球大国,都有着重振雄风的梦想。两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需要的不仅是融入现有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更重要的是改造乃至重构国际秩序,同时在地区反恐和安全领域,双方也有合作的基础和意愿。可以说,中俄走近是顺其自然的。
  而从外部环境来看,中俄都面临着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战略挤压,其中俄罗斯更甚。后冷战时代,俄罗斯自身的战略空间不断被压缩,乌克兰危机更是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跌入冰点。显然,俄罗斯是中俄走近中更加迫切的一方,这也符合俄罗斯“双头鹰”的外交性格,“西方不亮东方亮”。
  与中俄元首频繁会晤截然不同的是,普京与奥巴马的关系则冷若冰霜。围绕叙利亚危机的外交博弈,明显占据上风的普京着实让奥巴马颜面扫地,国内外质疑“奥氏外交”的声音此起彼伏。去年9月G20圣彼得堡峰会上,“普奥会”场面极其尴尬,俄美关系到底有多冷全写在了两国元首的脸上。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西方领导人联合抵制出席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并把俄罗斯踢出了G8俱乐部。即便是在今年6月纪念二战诺曼底登陆70周年的活动上,法国总统奥朗德不得不一晚两餐,分别宴请奥巴马和普京。
  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中俄关系热络以及美俄关系僵硬,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在疏远。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始终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虽然摩擦不断,却能迅速修好。显然,无论是双边体量巨大的经贸关系,还是合作处理国际事务的需要,中美两国彼此深知对方的重要性。远的不说,刚刚结束首次访华之旅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就在与中国领导人会谈时邀请中国与美国一道,共同打击“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
  在中美俄三边关系中,以“再平衡”为代表的美国亚太战略是中美之间绕不开的礁石。美国对华政策始终掺杂着“遏制加接触”,而从去年以来的中国外交动向中也不难发现,面对围堵,中国正在突围,并构建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的战略格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