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数千部长篇小说出版
茅奖会青睐哪些作品
2015年03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年限为2011-2014年,其实2011年至2014年,每年长篇小说出版有四五千部之多,其中包括大量的网络小说落地出版的作品,严肃文学长篇小说每年也有千余部。这样的作品总量,显示了严肃文学长篇小说的基本情况。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即将产生于这些作品之中,梳理这几年的长篇可以发现,文坛老中青的创作势头很生猛,每年都有多部好作品被读者记住。
  本报记者 师文静

大腕作家呼声高
  2011-2014年期间,贾平凹、王安忆、刘震云、刘醒龙、周大新等茅奖得主都有新作出版,创作精力特别旺盛的贾平凹2011年出版长篇《古炉》、2013年出版长篇《带灯》、2014年出版长篇《老生》,这三部作品中贾平凹有诸多创新,也很受关注。在茅奖的历史中作家张洁就因《无字》和《沉重的翅膀》而两度得奖,贾平凹在该届茅奖评选期限内出版了三部长篇,值得期待。此外,王安忆于2011年出版长篇《天香》、2013年出版《众声喧哗》,刘震云2012年出版《我不是潘金莲》,刘醒龙2014年出版《蟠虺》,2012年周大新出版《安魂》,在文学圈内部反响很大。
  纵观2011年-2014年间出版的小说可以发现,那些茅奖呼声很高的作家都有新作出版,余华、苏童、阎连科、韩少功等出版的长篇影响力很大。
老一代作家很“老辣”
  2011年老一代作家作品中受关注的还有方方的《武昌城》、肖克凡的《生铁开花》、孙慧芬的《秉德女人》、葛水平的《裸地》、格非的《春尽江南》、严歌苓的《陆犯焉识》等等。
  2012年文坛发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年中国出版的长篇原创小说有4000部左右,长篇小说创作威力不减。比较受关注的作品有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周大新的《安魂》、鲁敏的《六人晚餐》、严歌苓的《补玉山居》、张翎的《睡吧,芙洛,睡吧》、格非的《隐身衣》、叶广芩的《状元媒》、马原的《牛鬼蛇神》等等。其中,《繁花》的出版,还引起了一股金宇澄热潮。
  2013年被称为莫言获得诺奖之后国内长篇小说出版的“大年”,各类大作赶在这一年出版,给人蔚为大观之感。比如,贾平凹的《带灯》、阎连科的《炸裂志》、苏童的《黄雀记》、余华的《第七天》、韩少功的《日夜书》、林白的《北去来辞》、王蒙的《这边风景》、马原的《纠缠》、王安忆的《众声喧哗》、严歌苓的《毕业歌》等等,这些作品能否得到茅奖评委的关注令读者期待。
  2014年,贾平凹的《老生》备受好评,艺术上的老到备受业内外的称赞。关仁山的《日头》、范小青的《我的名字叫王村》、孙慧芬的《后上塘书》、刘庆邦的《黄泥地》、刘心武的《飘窗》、王跃文的《爱历元年》、阎真的《活着之上》、刘醒龙的《蟠虺》、范稳的《吾血吾土》、徐兆寿的《荒原问道》、苗长水的《梦焰》等作品都受到关注。
新生力量受关注
  著名评论家张柠称,通过文学观察和研究发现,近几年文学发展总体趋向是,“50后”、“60后”作家日趋“导师化”,“70后”作家日趋“经典化”,“80后”作家日趋“成熟化”。在严肃文学领域一些新生力量也受到关注,徐则臣、鲁敏、颜歌、李师江、盛可以、冯唐、李修文、乔叶、薛忆沩、苗炜、阿丁、柴春芽、瓦当、阿乙和曹寇、路内等等所谓的“中间代”给文坛带来一些新气象。
  大家都说,“70后”作家活在“60后”的阴影中,又难以抗衡“80后”的市场影响,但是“70后”作家作品的独特性也是显而易见的。2011年-2014年间“70后”、“80后”作家的作品很受关注,其中苗炜的《寡人有疾》、路内的《云中人》、孙未的《瓶中人》、陈希我的《移民》、乔叶的《认罪书》、徐则臣的《耶路撒冷》、王十月的《米岛》、李凤群的《颤抖》、田耳的《天体悬浮》、路内的《天使堕落在哪里》、弋舟的《蝌蚪》等,都是引起了一定反响的作品。这些后起力量的作品能否受到茅盾文学奖的青睐、能否超越老作家值得期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