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出行“打什么车”
老济南的城墙上行驶过公交车
2015年03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手推小车
  老济南的出租汽车
  1932年的环城马路
   □张士镕
  近百年来,济南的交通事业发展很快,现在济南的交通四通八达,安全便利。但在八九十年前,济南的交通工具还是些靠人力推动的独轮车(俗称小车),用马、驴、骡等牲畜驾驭的大车,以及骑驴、骑马、坐轿子等等。其间,作为老济南的公共交通,大车、小车、洋车乃至汽车的出租业务演变很大。
  原始落后的小推车
  据记载,清朝末年,济南供人雇用乘坐的交通工具,常见的有大车和小车。当时,济南能行驶大车的宽阔马路少,人们习惯雇那些走街串巷的小车,小车的费用也低。因为小车只有一个车轮,推车的人扶着两个把手,不时地调整小车的重心。车轮左右的木架上坐人或装货,两边载重要对称。对于一位推小车的老手来说,可以在平地推五六百斤的重量。而遇到上坡或路途难行时,车前面需要有一位拴上绳子拉车的人相助,俗称拉套子的。
  推小车的这个行业多为流动服务,干些零活。逢集市、庙会等重大活动时,他们常常定点等候顾客。如到了重阳佳节,旧城南圩子门外会有一二十辆小车,等候逛千佛山的游客乘坐。游客们往往几个人合雇一辆,小车两边各坐一两人,花钱寥寥,以车代步,一直坐到千佛山麓,沿途还可以观赏秋高气爽的郊野景致。
欧式马车本土化
  欧式马车出现后,济南得风气之先,和上海、青岛几乎是同时兴起这种洋马车。最初引进的欧式马车,车身较长,有两对车轮,装饰精美,行驶安稳轻快。后来,洋马车在济南逐渐本土化,结构和样式有些改进。车厢四面镶有玻璃,厢内干净明亮,两侧各有车门。马车前面有车夫的座位,车厢外侧左右各有车灯,供夜间照明。车厢后边有个平台,供站人和放行李用,有时车厢顶部也放置物品。
  不久,这种新式马车成了济南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人们出门雇用马车,很像现在坐出租汽车的情景,济南的马车行业形成了规模。当时租赁马车的费用每12小时6元,每6小时3元,6小时以内的车费面议,并且可以电话预约。如果顾客家里有红白喜事,车行还迎合顾客的需要,把马车打扮得披红挂彩或白装素裹;这种花马车每天的租金6元。
洋车夫多时数千人
  清末民初,济南街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人力车,俗称洋车。老济南干这行的人,俗称拉洋车的。拉洋车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官绅长期雇用,时称包月车,按月付给车钱,1914年的定价是每月15元。另一类在街上随时听乘客召唤,计时收费,每小时12枚铜币,计程收费一里2枚铜币;实际上,人们雇洋车的时候多半是当场要价还价。
  济南最早的洋车,传说是民国五年(1916年)山东督军张怀芝所有。他原来外出爱坐轿、骑马,见洋车新鲜有趣、乘坐舒适,便定做了一辆颇为时髦的洋车。后来,洋车在济南广为流行,逐渐成为济南的主要交通工具,从业人员数以千计。洋车一般都有折叠式的防雨帆布篷,装备讲究的有防风雪、御严寒的棉帘。很阔气的洋车,乘客脚下装一对特制的大铃铛,用脚踩它响声洪亮。想当年,济南还流行过和洋车有关的民谣,像“黄布篷,白铜灯,走起来,一溜风,车铃一按响叮当……”
1919年出现出租车
  济南人开始坐上出租汽车的时间,不迟于1919年。据记载,这一年,位于经二路纬三路的凤记汽车行购得从美国、德国进口的小轿车各一辆以供出租。租金每小时3块银元,当时这个价钱能买一袋四十五斤的洋面(时称面粉为洋面)。一家人租了汽车去逛大明湖,或是到龙洞、灵岩寺游览。再者,红白喜事也时兴雇汽车接送主人和宾客。济南的汽车行之中,以和利车行的花汽车生意最好,每天的租金高达10元,顾客之多仍居同行首位。
  同一年,济南有了公交汽车,它由黄河河务局的几位同事集资,买来一辆小型货车改装而成,能坐7位乘客,自商埠馆驿街至泺口往返行驶,单程票价3角。1926年,济南有了官办客运汽车,那是山东省交通厅把三辆大货车改装成的,各可乘坐18人,单程票价2角。1931年,济南公交汽车开辟了两条旅游路线:一为济南市区至龙洞佛峪,每逢星期日运行。另一条专线设在旧城的城墙上,它从西门的坡道盘桓登城,终点为大明湖北极庙,单程票价1角。当时,北极庙后院和城墙有木桥相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