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研究员张斌做客齐鲁大讲坛,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后工业社会转型,要看服务业的
2015年04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4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斌做客齐鲁大讲坛,谈中国经济转型。 本报记者 左庆 摄
     本报记者 韩笑
实习生 刘腾飞     

  4月25日上午,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研究员做客齐鲁大讲坛,为听众讲解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廷求教授主持讲座。
经济高增长过后
需要积蓄能量

  “跟过去的发展速度相比,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张斌认为,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度过了高增长期之后的积蓄能量的阶段,或者叫调整阶段,为下一个阶段新的增长做准备。
  在张斌看来,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也将面临着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对工业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处于一个趋于下降的过程。出现工业增速下降的现象,进入后工业社会。”
  从中国制造业在GDP占比的数据上看,2008年,工业增加值在GDP中占41.5%,2013年就下降到37%,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的占比则从2008年的41.8%上升到2013年的46.1%。“大家收入增多了,也不会继续在工业产品上有过多的花销,所以现在工业企业的日子很难过。”张斌说,在之后的结构转型过程中,制造业要进行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将更多的经费用在产品研发上,一批低端制造业企业会被市场淘汰。
该管的要管好
不该管的要放手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收入的提高,民众在教育、医疗等服务业方面的需求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在城市公共服务、一般服务业、高附加值的工业品、民生基础设施等方面,社会层面并没有做好相应服务的准备。 
  供给为何难跟上?张斌认为,原因是政府职能错位和缺位。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的,就像现在医疗、教育等领域,政府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多,最后限制了发展;另一方面,是政府该管的没管好。
  应对结构转型带来的经济下滑压力,政府第一反应就是进行政策刺激。“我们的刺激政策,主要是靠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增加了对钢铁、水泥等工业品的需求,缓解了工业品的压力。”
  “我们现在对工业品的需求在下降,刺激政策的后遗症越来越多。”张斌认为,不当的刺激政策延迟了资源从产能过剩的传统工业企业向需求旺盛部门的转移。
服务业发展
需要新的实业形态

  张斌认为,当前中国面临结构性挑战和宏观经济稳定挑战,主要来自人口红利消失和结构转型以及债务。要完成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必须让服务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服务业要发展,就需要新的实业形态,需要进行金融市场化改革,否则不可能完成向后工业社会转型发展。”张斌说,制造业的产品是有形的,厂房、设备,这都是可以拿来做抵押的,而且利润相对稳定,风险不高,但是服务业不同,做服务业的失败率很高,门槛很低。
  民众需要更多更好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但政策的缺位、扭曲,使服务业得不到良性的发展,这需要一个过渡阶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