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绊两千年——
第三章 有种送礼叫惦记
2015年04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公元五世纪,倭人依旧来中国进贡,但目标已是谋求对朝鲜半岛的主导权。 漫画/侯晓强
     有种送礼叫友谊,还有种送礼叫惦记。从五世纪开始,消失了一百多年的倭人再来中国送礼时,中国皇帝已经开始喊头痛。
  这个小弟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喊着“大哥,求罩”的小弟了,他们不仅自己完成了统一,还把犀利的眼光和触角伸向了旁边的朝鲜半岛,这就等于伸到老大哥家门口了。于是,送礼还是送礼,只是送礼的和收礼的都不那么淡定和愉快了。

本报记者 魏新丽 王昱     
□热爱修坟的大和朝廷
  与邪马台女王国一别,一百年无话,时间很快就到了公元五世纪。这个世纪里,中国从统一的西晋到了分裂的南北朝,倭人则终于把自己的国家给初步统一了。
  这个统一过程是如何完成的,我们只能靠猜测。因为日本那时还没有文字,更别提修史这么高难度的活儿了。中国一直在义务帮他们记史,但整个四世纪他们一次也没来,也就无史可记了。
  在那个迷雾丛生的一百年里,我们猜,战争总是少不了的。毕竟当时日本列岛分散的政权太多,占个村子就能称王,实在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仗,无外乎大政权吞并小政权,大政权之间再火拼,最后村子大小的国家越来越少,王权越来越集中。战争过程虽然是残酷的,但结果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
  到了五世纪,再踏上中国土地的是一个比邪马台更统一、更强大的政权,我们还叫他们“倭”,但日本历史已经把它称为“大和朝廷”。他们的根据地在大和盆地,也就是今天的奈良地区。这个政权是日本天皇的祖先,也就是从这时候起,日本的历史才正式接上了茬儿。
  大和朝廷的强大开启了日本的新时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修坟。
  坟墓,是日本古时候的面子工程,这点和中国老大哥很相似。这些长达百米的坟墓里,埋葬着那个时代的特权阶级和风云人物,所以这个时代也被称为古坟时代。
  古坟里一开始还放些铜镜、铁剑、玉器等祭祀用品,表明墓主人是像卑弥呼这样能呼风唤雨的神婆神棍。到了后期,陪葬品的风格突然集中变异,成了武器、马具。这一方面说明日本与大陆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接触,更重要的是,统治者不再通过登坛作法蛊惑人心,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时代到来了。
  也就是说,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奋斗,大和政权的武力值达到有史以来最高峰,统一了东到近畿地区、西到九州岛的半个日本。

□先拿朝鲜练练手
  这时候的统一还属于半拉子工程,北边有土著虾夷,南边有九州熊袭,都是很难啃的硬骨头。
  按理说,国家统一应该先紧着离自己近的地方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讲究“远交近攻”嘛。可是日本人不这样,大和朝廷跟熊袭打仗打到一半,不想打了,矛头一转,跟朝鲜半岛干上了。
  朝鲜半岛的局势此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汉朝,中国的势力曾经进驻朝鲜半岛,在南部设立了带方郡和乐浪郡,倭人也是通过这两个郡跟中国交往的。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国力衰落,无暇东顾,朝鲜半岛就开始自由发挥了。到了四世纪,这里发展出了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新罗。
  366年,大和朝廷跟百济结成同盟,以图压制高句丽。369年,日本控制朝鲜半岛最南端的任那地区,大量移民,设置管理机构,派军队驻守,俨然把那里当成了自留地。这还不够,391年,日本搞了一支军队,穿过大半个海洋,打败了百济,吓哭了新罗,震撼了高句丽。一时间,朝鲜半岛南部都成了倭人的天下。
  高句丽很不开心,它觉得新罗和百济本来是自己的囊中物,咋还被外人给占了呢?何况还是个矮个子外来户。好在高句丽国王很强大,这个国王叫高谈德,还不到20岁,就指挥着五万大军,南下帮着新罗把倭军揍了一顿。
  倭人栽了跟头,可又不舍得把朝鲜半岛这块大肥肉吐出来,怎么办呢?于是,倭人又想起了久违的老朋友——中国。
  倭国已经一百多年没去看过这位老大哥了。当然这是有原因的。一是没时间,忙啊,忙打仗呢;二是没必要,自己在国内打得挺顺手,不太需要外援;三是没条件,从东晋开始,汉人朝廷就失去了对北方的统治,倭人朝贡的道路断了,想去也白搭。
  正好420年东晋灭亡,刘宋建立,并且占领了山东,倭人可以从百济海岸经黄海到山东半岛,道路总算是畅通了。
  此时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倭国的领导层一商量,此时不去更待何时?于是大和朝廷赶紧扒拉出几个汉人翻译,打听了一下以前的惯例,让使者带上礼品,往西方朝拜去了。

□倭五王的算计
  在这之前,还有个小插曲。早在413年,倭王赞的使者就带着礼物到了东晋。
  双方一百多年没见面了,却没有发生执手相看泪眼的感人场面。这次倭人来访更像是一次试探,他们搭着高句丽的顺风车,献了东北特产貂皮人参,明显诚意不足。而东晋朝廷自身朝不保夕,也没有给他们任何实惠。但是,他们引起了一个重要人物的注意,这人就是武将刘裕。
  七年后,刘裕把自己的老东家东晋灭了,建立了宋,自己当了皇帝。刘裕龙椅还没坐热,老朋友来了,倭王赞的使者求见。
  刘裕很开心,感觉倭人还是很重视他的,没嫌弃他是个篡位的。他对着使者把倭王赞一顿猛夸,说你不远万里派人来给我送东西,实在是太有诚意了,我很感动,这里有个倭国王的封号,不要推辞,就给你了!
  438年,倭人又来了,这时刘宋的皇帝变成了宋文帝。倭王变成了赞的继承人,弟弟珍。
  珍一出马就让刘宋印象深刻。他当着宋文帝干了一件事,就是自己给自己封官,让使者照着念:“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这就是倭王珍的野心。他不再满足于做倭国国王,而是要明目张胆地染指朝鲜半岛。
  刘宋也不傻,这样的要求实在有点过分。宋文帝挥挥手,就给了他一个“安东将军、倭国王”的称号,敷衍了事。
  珍很快就死了,他的儿子济继位。443年,济的使者又出现在宋文帝面前,于是宋文帝再次听到了一个很熟悉的呼喊:我们要朝鲜半岛军事权!宋文帝掏掏耳朵当没听见,还是用“安东将军、倭国王”把人打发了。
  451年,济的使者又来了,不用说,还是同一个关键词——朝鲜半岛。此时的刘宋正和北魏掐架,日子不好过。思量再三,宋文帝答应了倭人的要求。珍想要而没得到的称号,在济身上变成了现实:“使持节、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稍有变动,大体不差。
  462年,济死了,兴当了大王,使者又来了。这次见到的是宋孝武帝,兴提出了一个不太过分的请求,把济的称号转到自己身上。此时的刘宋已经熬过了那段最难挨的日子,国家实力还行,也不怕倭人整出啥幺蛾子,所以还是用“安东将军、倭国王”打发了兴。
  很快,兴又死了,他的弟弟武当了国王。武就是日本后世所称的雄略天皇,光听名字就知道这个大王不一般,他手腕狠辣,好勇斗狠,简直是个打仗小能手。我们来看看他的业绩:“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也就是说北边和西边的分裂势力都被他拿下了,日本列岛实现了统一,同时还跑去把朝鲜打了一顿。
  武在给宋顺帝的上表中,声情并茂地把自己的功绩夸赞了一番,又痛心疾首地把高句丽的暴行控诉了一番,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我现在已经很牛了,以后就让我替大哥您看着朝鲜吧。
  这次来访最亮瞎眼的地方在落款处,武自称:“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七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
  注意,之前的倭王只是摆出条件,让刘宋册封,这次倭王武直接跳过这一步,自己给自己册封,只是向宋顺帝宣告一下而已。
  宋顺帝是末代皇帝,面对武的咄咄逼人,实在拿不出硬气的资本,他只是把百济去掉,七国变六国,其他的都随他了。

□拜拜了, 中国大哥的册封
  五六十年间,来往十余次,最后基本满足了自己的胃口。由于时机把握精准,跑腿跑得勤快,倭五王的对华政策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倭王武获得册封之后,刘宋很快就灭亡了。然后,倭国的使者又把这个老大哥晾在一边,消失了。
  当然,一个原因是刘宋之后南朝失去了山东半岛,倭国朝贡的道路断掉了。更重要的是,在外交上,倭国对中国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了。他们不仅内部空前统一,外部也可以与朝鲜抗衡了。
  中日之间,应该说从此时起,才真正称得上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意味着中日之间纠葛千年的许多“真问题”,开始登场。
  首当其冲也最为难办的,是体量问题。
  咱们中国人喜欢说日本是个“蕞尔小邦”,这话既对也不对。准确地说,日本其实是个不大不小的中等国家,只不过不幸生活在了巨人成堆的远东,相比起来似乎像个侏儒。
  然而,正是这种不大不小,成为中日千年恩怨的根本原因。
  如果日本再稍微小一点,小到朝鲜、琉球、越南那个体量,那么中日关系其实好解决,心甘情愿认中国当大哥就是了。如果日本再稍微大一些,大到历代中原王朝北方邻居那个水准,有足够实力问鼎中原,中日关系也好解决,废话没有,直接撸袖子,打出个老大老二就是了。
  但日本偏偏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国家,古代人能想出的解决尊卑次序的两种方法对中日关系都不适用,这让日本在传统中国的朝贡体系下成为一个既咽不下又吐不出的异数。好像是两个年龄相近的兄弟,如果大哥比弟弟混得好很多还好说,但如果大哥稍微背点运,小弟又一时走了运,谁当老大谁当老二就不好说了。
  从倭王武开始,日本人的自信心得到空前提升,时时刻刻觉得自己很牛掰。日本人已经不屑于接受中国的册封了,在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是怎么追着中国叫老师叫大哥,但从来没有做小伏低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