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患儿妈妈自筹500万建康复中心
赌上身家,只为孩子不再孤单
2015年1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娟和自己的儿子在做涂色训练。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为了节省开支,李娟每天都要自己动手为孩子们和老师做午饭。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给这个三角形涂上颜色。”让孩子涂满一个拇指指甲盖大小的三角形,李娟就用了近10分钟。今年10月以来,除了要面对自己患有自闭症的儿子泽泽,李娟还要帮着其他5名自闭症患儿一同做康复。
  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和更多的自闭症患儿提供一个更舒适的康复去处,这位做建材生意的女老板一横心,抵押了公司和房产,花费500多万建了一所自闭症康复中心。

本报记者 孟杰
免费教了两个月 孩子会喊妈妈了
  4日上午10点多,在一对一的小教室里,李娟正在对自闭症患儿洋洋进行康复训练。“来,乖宝贝,拿着笔把这三个点连起来。”虽然手里握着一支笔,但洋洋却一直不停昂着小脑袋,大大的眼睛随处张望,任凭李娟怎样哄劝,洋洋的眼神始终与李娟毫无交流。 
  “来,宝贝,听老师的话,咱把这三个点连起来。”大手紧紧握住小手,洋洋手中的笔才落在纸页上,七扭八歪连成了三道线。“宝贝,真棒!”完成一个三角形后,李娟向洋洋竖起了大拇指,而洋洋立即挣脱李娟的怀抱,自己一人跑去了窗台边。 
  这个还有两个月就满6岁的漂亮小男孩在3岁半的时候被确诊为自闭症,家人卖掉了房子,为了给洋洋做康复训练到处奔波。今年10月份,听说李娟开了一家康复中心,洋洋妈妈二话不说,在康复中心附近租了房子,把孩子带了过来。 
  “我们有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家长群,都听说过李老师的故事,她开康复中心,大家都信得过,就奔着她来了。”来了康复中心不到两个月,洋洋不仅可以给图形涂色,还叫了一声妈妈,这可把洋洋妈妈高兴坏了。“这一句妈妈我等了好多年。”来了两个月,洋洋不仅进步了,康复中心还没收一分钱。
忙事业耽误了儿子 她建康复中心来弥补
  李娟的儿子泽泽今年已经13岁了,正常孩子都已经读中学了,但泽泽还要在妈妈的指令下才能完成一个个的“小任务”。“来,跟妈妈拍拍手,帮妈妈把教具放到办公室里。”11点半,到了下课的时间,李娟跟儿子下了一个“帮忙把教具放回办公室”的指令。看着儿子笑嘻嘻地将手里的画片和彩色笔搬过去,李娟很满足。 
  泽泽3岁的时候被查出来自闭症,当年李娟和老公忙着做生意,把他放到了青岛的一家康复中心,趁着不忙时才能去青岛看孩子。同样知道自己的孩子得了自闭症后,李娟的朋友苏奇岩则是另一番表现,她将家里开得风生水起的诊所关了门,把孩子带到了北京,一心陪训的同时,自己也参加了培训机构,每天24小时亲自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几年下来,李娟看到了差距,两个孩子差不多大,自己的孩子还在康复中心治疗,可是朋友的孩子已经去了正常学校读书了。意识到可能是自己不太重视孩子耽误了治疗,自己建一所自闭症康复中心的想法就在李娟脑子里发了芽。 
  “这个女人是疯了吧!”听到李娟这一想法,很多人都张大了嘴巴,但李娟的家人和朋友却选择了无条件支持她。“我和她是一起走过来的,在别的孩子能够走出家门去上学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当自己被问孩子去干吗的时候轻松地答一句‘去上学了’。”同为自闭症患儿的妈妈,苏奇岩很是理解。 
  在面对资金难筹的问题上,李娟和家人商量,心一横,抵押了正在运营的建材公司,建设后期又出现了资金紧张,这个女人心又一横,利落地抵押了自己的住房。赌上自己的全部家当,李娟一门心思为的在自己老了之后,孩子能有个去处。 

往日的老板 成了康复老师,还客串灶台师傅
  李娟的康复中心位于济宁市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的一所厂房内,分为教学区域和食堂,目前占地约2000平方米。中心现在共有8名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有6名自闭症患儿每天过来接受康复训练。同是身为一名自闭症患儿的妈妈,其他孩子家长走过的每一步李娟都感同身受,为了能够给这些孩子和家长提供最大化的便利,从10月份到现在,在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每一个孩子,中心都没有对他们收取过一分钱,中午还提供免费午餐。 
  为了节省开支、吃得放心,这个昔日的大老板还客串起了食堂师傅,每天早晨孩子上课前,她都要到街上买上一堆菜。上午是中心的康复老师,中午一下课,围上围裙的她又成了食堂师傅,在火苗一蹿老高的灶台边忙活中心老师和孩子们的午饭。“很难想象往日的李老板每天都要挎着菜篮子去买菜,更难想象的是还要围着那么大的灶台颠勺。”跟李娟相识多年的崔先生称,亲眼看到李娟戴上大厨的帽子,自己心里都有点小心疼。
  “嘉华星雨”,这是康复中心的名字。“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虽然挨得很近,但他们却彼此毫无交流,独自闪闪发着光。”作为一名自闭症患儿的妈妈,李娟最大的希望就是让跟自己儿子一样的自闭症患儿能够受到专业的训练,有朝一日能够走到正常孩子们的世界中去。
  从10月份到现在,康复中心没有收取孩子家长任何费用,中心大大小小的开支都是由李娟和其老公承担。李娟坦言,运转了两个月,自己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中心每日不小的开支。思虑再三,李娟决定再撑一个月,等到元旦过后,会适当收取孩子家长一些费用来维持康复中心的正常运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