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单干,强势收购直接有效
不单是产能扩充,借助外企品牌与渠道是关键
2016年01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通用是普通美国人心中的老牌厂商,此次海尔与通用合作,不少人会想到当初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当初联想可是花了17.5亿美元。其实,海外收购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一是技术是否能够消化,二是市场份额能否稳定增长,三是全球化战略预期是否能达到。联想当时国际市场份额增长有限,收购后IBM的人才流失,这方面预期并没有达到,但从另一方面讲,联想的全球化经营思路应当是正确的,并不是一无所获。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吉利收购沃尔沃乘用车,吉利花18亿美元接收了沃尔沃3家加工厂、1万多项专利权,在研发体系、供应链或者服务网络等方面,算是打出一场翻身仗。
  近年来,中国企业频繁收购欧美家电企业资产。事实上,中国企业频频海外出手并非是看中产能的扩充,这些海外品牌在当地沉淀的品牌影响力和渠道掌控力才是中国企业最需要的。
  1998年,海尔宣布公司进入“国际化战略”时代,目标锁定在五年内做到全球500强。1999年,海尔在美国设立工厂后,张瑞敏甚至在2002年花了1400万美元买下曼哈顿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当作海尔美国总部,理由之一是:“每天能有10万辆汽车上上下下见证这家公司。”
  2002年,海尔迈出了海外合作的第二步,与三洋在日本成立了合资公司三洋海尔株式会社,利用三洋电机的渠道销售海尔的家电产品。这次合资提升了海尔的技术能力,但在日本家电制造巨头的竞争压力下,缺少足够品牌影响的三洋海尔连年亏损,于2007年被迫解散。此后海尔认识到,单纯的制造能力或技术都不足以帮助自己在海外打响品牌,更有效的方法应该是直接收购强势品牌,比如此次与通用合作。
  专家认为,无论是自力更生还是借船出海,海尔全球化战略的最终目标从未改变,那就是“创牌”,借助通用的美国本土效应,海尔的全球化之路,会更加顺畅。
        据财新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