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济南人的年货清单
没个酥锅都不叫过年,对联还是自己写有味
2016年0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清单里除了酥锅必备材料,还有自己写对联必备的宣纸。
     临近春节,年味越来越浓,喜庆的中国红逐渐占据了省城大街小巷、商超市场,市民也是纷纷上街采买年货。济南人的年货清单上都有什么,随着时代的变迁,市民们的年货清单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文/片 本报记者 张玉岩              
食材:过年没个酥锅都不叫过年
  刘学斌是济南市民俗艺术馆的馆长,1962年出生的刘学斌还保留着老济南人过节的很多习俗。
  在他的年货清单上,首先要准备的就是食材。“肉类少不了,牛羊肉要买,这是为除夕包水饺准备的馅料,还有鸡鸭鱼肉都得备下一些。”刘学斌说,“除了这些鲜肉类,还有就是冻肉,腊月放在院子里晾着,叫做腊肉。”
  这些肉类食材都是年节常规必备品,对于老济南人来说,大白菜、藕片、海带、鱼、肘子骨头也都是一定要备下的食材,这些都是做酥锅所需要的材料。
  年节打酥锅是济南最典型的习俗,旧时过年要是没有酥锅,那就称不上有年味。
  刘学斌说,用砂锅做出来的酥锅比一般铁锅做出来的酥锅更好吃。“砂锅里头最底层一般是先铺肘子骨,然后再铺一层鱼肉,再就是大白菜、海带、藕片,一层一层地铺上,小火焖半天,然后放在院子里放凉,汤汁都冻住了,才是最好吃的时候。”刘学斌说。年节做一大锅酥锅,放到阴凉处,能储存十多天。亲戚朋友过来,端上一盘,就是一道好菜。
  每年到了腊月二十八九,就开始准备年节需要的食物,炸货是少不了的。“炸鱼、炸肉、萝卜丸子、藕合,这些炸货过年过节都需要,有些还需要摆在供桌上。”

祭祖:供品、春联、红包样样少不了
  旧时过年人们最渴望的就是改善伙食,年节大鱼大肉的吃食是最主要的年货。在刘学斌的年货清单上,除了食材,就属年节祭祀需要的材料了,比如鞭炮、果品、香、火纸。
  按照传统家庭的习俗,在除夕晚上要摆放祖先的灵位,供桌上摆上供品,香炉里点三炷香,环境允许的还会烧纸,也就是给先祖们“送粮钱”。
  在刘学斌的年货清单上,必不可少的还有上好的大红色洒金宣纸。这些宣纸是用来写春联的,他每年都要为不少亲戚朋友写对联。“春节贴春联、贴倒福是中国过年的传统,能写毛笔字的自己写,不能写的就到市场上买些对联和福字。”刘学斌说,“我每年都得写上三四十副对联,亲朋好友有时候把家人的姓名写给我,我就根据名字写些寓意吉祥的藏头诗,表达新年的祝福。”
  此外,红包也是购物清单中的重要一员,“长辈给晚辈派发红包是过年的传统习俗。主要是给孩子们压岁钱,色彩鲜艳,印着金色吉祥语的红包也是逢年过节的“刚需”,而今年是猴年,市场上印着金猴吉祥物的红包特别受欢迎。

变迁:看重养生营养,年礼还是要好看
  刘学斌的家庭是比较传统的,年货清单与以往并没有什么变迁,很多传统的过年习俗都保留了下来。不过刘学斌说,现在过年与过去相比确实大有不同。过去过年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伙食,所以一到过年,鸡鸭鱼肉,好吃的会备下很多,以比较油腻的肉类为主。而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变迁,人们更加注重养生,年货清单上,大鱼大肉反而变少,清淡养生的蔬菜水果变多。
  家住曲水亭街的老济南王俐说,以前过年,要自家做一大锅酥锅,小时候光是洗海带,兄弟姐妹几个都要洗好长时间。而现在虽然过年还是会用到酥锅,但是超市里就有现成的,直接买就行,也不用再费劲备些食材自己做酥锅了。王俐说:“从前过年鸡鸭鱼肉提前备下一个多星期的,冰箱里塞得满满的,恨不能再买一个冰箱来储备年货。现在就比较方便,超市除夕都还营业,过完年很快就上班,基本上不用提前囤货,现吃现买。”
  王俐的年货清单上,还有就是礼品的变化。“现在准备的过年礼更注重好看,包装要精美。”王俐说。每逢过年,王俐的兄弟姐妹就到家里聚会,临走时王俐总会让他们带些年礼回去。“给孩子们备一些玩具,年纪大一点的备点保健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