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进报告
儿科“一号难求”将成历史
2016年03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过去推医改,虽然医保待遇提升了,但老百姓获得感不强。原因在于医疗浪费、药价虚高,三医联动并没有协调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过去我们是分隔推进,今年报告中提出协调推进,效果是不一样的。”

  本报特派记者 周国芳 李钢 3月5日发自北京     
“三医联动”应形成部门合力
  此前,中央曾提出“三医联动”,但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是首次。郑功成分析,此前联动效果并不好,医疗改革由卫生部门主导,医保是人社部门来负责,医药方面是发改委负责。“不同部门分头分隔推进,没有采取有机协同,所以我认为今年会加大推进力度。只是医保涨钱补贴这是不够的,如果过度医疗、药价高的问题不解决,医疗领域的低效和浪费不杜绝,老百姓从医保的获得感也不会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表示,现在政府有决心把三医联动推向深入,但瓶颈因素依然非常明显。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形成协调好互相促进的机制,还需要明确界定各个部门的职责。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水平仍较低,政府补贴占比大,福利性比较高。但从保障水平看,居民医保与城镇职工、机关单位的医疗保障水平有比较大的差别。毕竟城乡居民没有就业岗位,没有雇主缴费,缴费能力本身就比较弱,但从保障水平和保障质量上来讲,应该尽量缩小差距。”孙洁认为。
  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要求全国推开。孙洁建议,鼓励政府主导、公私合作,由商业保险机构介入,并提供精算各种服务。比如,大病保险留出10元钱交给商业保险,一方面提高保障功能,另一方面从资源优化配置上提升管理水平。

病难治、风险大,儿科医生流失率惊人
  “通过努力,‘儿科医生’上了政府工作报告。”5日上午,听完李克强总理做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列席大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郑珊发了这样一个朋友圈。消息一出立即引爆了儿科医生圈。
  近期,全国各地多所医院关停儿科夜间急诊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实,“儿科看病难”一直是广大家长关注的难点问题,尤其是随着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儿科医生荒”愈加成为社会之“痛”。
  “我原来学的是儿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心血管疾病专家葛均波谈起自己当年“逃离”儿科的经历甚为无奈,“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家县医院,这家县医院恰恰没有儿科。后来升学深造时就选择了内科心血管领域。”葛均波说,当时就有这样一句话,“能治十男人,不治一妇人;能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这最主要是因为小儿疾病难治、风险大且收入低。“尤其是现在,一个孩子看病,有六七个家长陪,一不顺心就打医护人员,谁还愿意干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介绍,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儿科疾病学会调查数据显示,儿科医生这两三年的流失率达到11%,很惊人。
  “医学教育取消儿科也是儿科医生缺少的重要原因。”葛均波建议,国家尽管恢复儿科系,在郑珊看来,此次加快培养儿科医生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尚属首次,此举将有助于增加儿科医生数量,提高儿科医生的质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