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禁不止毁誉参半
千古奇书《金瓶梅》姓“金”还是姓“黄”?
2016年05月2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近日,很多媒体关注的北京黑印刷厂私印《金瓶梅》的新闻中,大部分报道把《金瓶梅》定性为“淫秽出版物”,为此读者纷纷出来为《金瓶梅》正名,再次将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推到了风口浪尖。为何当下我们仍然会谈“金”色变,该如何去对待《金瓶梅》式的经典名著,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报记者 师文静
杰作还是“淫书”
不久前,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查处了一个私自印刷《金瓶梅》的黑印刷厂,其中查获非法出版物《吴晓玲藏乾隆抄本金瓶梅》《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等3000多册,不过在这个新闻的报道中,很多媒体直接将这些书定性为“淫秽出版物”。对此很多读者都纷纷出来为《金瓶梅》正名。“难道我学的文学史是错误的?新闻将奇书《金瓶梅》说成是‘淫秽出版物’,广大网友不服。”
甚至有读者都拿出法律法规来为《金瓶梅》“恢复名声”。我国在《关于惩治走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分子的决定》中认为,所称淫秽物品,是指“具体描绘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书刊、影片等及其他淫秽物品,而包含有色情内容的有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视为淫秽物品”。网友称,“这样来说,就看《金瓶梅》是不是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了,但这部文学名著在文学史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说《金瓶梅》淫秽,或许只是淫者见淫罢了。”
不过,记者查阅文献了解,黑印刷所被查处的以上两个《金瓶梅》版本,并没有公开出版过,属于货真价实的非法出版物。
诞生之初就遭禁毁
其实,作为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天下第一奇书”,在当下很多人提到《金瓶梅》条件反射地将其与色情、淫乱联系在一起,唯恐避之而不及是有其原因的。《金瓶梅》一直以来就担纲着“绝世禁书”的名号,即便是在当下仍然是成人不宜的小说。
据资料记载《金瓶梅》在明代一出世就遭遇禁毁,历代都摆脱不掉“禁书”的名号。建国后《金瓶梅》足本仅出版过两三次,且限制印数。据媒体报道,在2012年,新华书店出售的足本插画版《金瓶梅》仍然是面向图书馆、专业文化和学术单位及个人(处级以上),且需要对方开具相关证明公函。正是多年以来对于足本《金瓶梅》的出版限制,更增加了该书的神秘性。不过济南市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正规出版的“洁本”《金瓶梅》版本有很多,有精装也有简装,因是文学名著,多年以来一直卖得不错。
近年“金学”研究成派,《金瓶梅》的文学地位之高毋庸置疑。此前作家刘心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说,《金瓶梅》并不是一部“唯性”的小说,尤其不能因为其中有色情文字,便定性为“色情小说”“淫书”,因为它有大量的篇幅,展现着西门庆家门外广泛而杂驳的社会生活。
著名学者马瑞芳也告诉记者,《金瓶梅》是人情小说的开山之作,不管从经济史还是文学史的角度看,《金瓶梅》都不姓“黄”而姓“史”,大家对于《金瓶梅》以及西门庆的阅读是各取所需,心态各异。在马瑞芳的《金瓶梅风情谭》中,她认为《金瓶梅》是明代社会的风俗画,深刻关注社会矛盾、关注人的心灵特别是女性的心灵,具有很深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
“金”式名著四处碰壁
记者了解到,与《金瓶梅》的境遇相似,作为世界名著、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上世纪刚出版时就被各国定性为“禁书”,因为小说中有大量大胆的情色场景描述,让这部小说一直以来毁誉参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仅是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都对这部小说进行过法律审查,允许出版的都是删节本。这本书与《金瓶梅》一样受到世界读者的关注,越禁越火。
记者发现,即便是非常捍卫阅读自由的美国,每年也会产生大量的“禁书”。美国图书馆协会每年都会公布被民间投诉最多的书,上了“黑名单”就成了禁忌书,这其中也包括托妮·莫里森和约翰·斯坦贝克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他非常著名的作家。
以上两位诺奖得主的《最蓝的眼睛》、《宠儿》、《人鼠之间》多年上榜,而像《杀死一只知更鸟》、《紫色》、《追风筝的人》、《麦田里的守望者》等中国读者熟悉的文学名著也在投诉的黑榜之列。这些作品被投诉有露骨的色情描写、暴力崇拜及语言低俗等。值得一提的是,反对阅读这类经典著作的多是家长,可见美国家长极为重视孩子对文学经典的阅读,但更重视孩子读了什么,防止孩子被泛滥的色情描写所毒害。
□延伸
如何阅读“金瓶梅”式文学经典
读经典很重要,但是遇到《金瓶梅》式的经典,更多人看到了这类作品有可能存在的毒害和对精神健康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很多读者考虑到了其对青少年甚至儿童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读者认为对于这类文学经典的阅读和传播,或许应该建立准确的“禁止”规范,如在图书最显眼的地方标明对读者年龄的要求,说明适不适合14岁以下或18岁以下读者阅读,以起到警示作用;应该有针对性地、准确地认定文学作品的情色程度、其中含有情色的文字的多少,给予家长指导,让家长判断这本书适不适合给孩子阅读等。
也有读者希望有关单位来做这件事情,能形成一个专业的阅读禁忌指南等。有家长告诉记者,“希望孩子们在享受文学经典阅读的同时,也应该知道哪些不能去阅读,有明确的不能去读的禁忌意识,更不是所有的文学名著都适合未成年人去阅读,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