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中盘●警惕
谁入白宫大不同
2016年06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7月中下旬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前,希拉里和特朗普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制定竞选纲领,全面阐述内政外交各项主张。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白宫易主必然会对美国的内外政策带来改变,尤其是对外政策的调整,将影响美国与盟友及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无论希拉里和特朗普谁最终胜出,都将会在短期内面临压力和调整。

  本报记者 赵恩霆

特朗普,
走向孤立主义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其外交战略围绕重新配置美国有限战略资源进行了调整,即在中东地区“抽身”,转而加大在亚太地区的投入,积极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
  不过,由于奥巴马政府在打击极端组织问题上的迟疑和缺乏成效,以及其国际领导力备受质疑,美国民众对其外交、国际安全及反恐政策普遍持有负面评价。因此,白宫的新主人必然会对美国的对外政策进行或大或小的调整。
  6月12日,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的枪声,再次凸显出反恐对美国政府和民众的重要性。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刁大明指出,事实上,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始终被美国民众视为三大首要议题之一,并在2015年11月13日巴黎系列恐袭事件后一度上升为最主要议题。
  在预选阶段,毫无经验可言的商人特朗普,在4月27日发表了外交政策演讲,主张“透过美国利益的镜头看世界”,并将奥巴马的外交政策称之为“彻底的灾难”。
  特朗普最有争议的言论,就是为了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提议在美国南部和墨西哥的边境修建隔离墙。这虽然听上去极端荒谬,但恰好迎合了美国中下层白人的心理诉求。在这一群体看来,正是非法移民的增多导致了就业和社会福利的下降,也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反恐形势。
  此外,特朗普主张撤销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为此他曾公开夸赞普京。同时,他主张利用经济杠杆影响他国事务,反对TPP等自贸协定,还声称要对部分进口产品征收45%的惩罚性关税。
  特朗普还主张重塑美国军事力量,并让美国的盟友承担更多防务费用乃至自己保护自己。在谈及这一点时,他着重提到了东亚的日本和韩国两个盟友。另外,他还宣称要取消美国签署的气候变化协议,与中东传统盟友以色列保持中立关系。
  舆论普遍认为,特朗普的相当一部分主张脱离了数十年来美国的主流外交思想,具有浓厚的孤立主义和民族主义倾向。美国知名国际问题评论员扎卡里亚批评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演讲表现出“强烈的保护主义、反贸易和美国式单边主义”。
  不过,刁大明指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实际上具有“奥巴马主义”基因,他进一步强化了“更多资源投入国内事务”的路线,放弃“盟友合作”,并模糊了“维持全球领导力”的目标。
希拉里,
坚信美国例外

  与在对外政策领域一张白纸的特朗普相比,前第一夫人、前国务卿希拉里可谓外交老手。她在6月2日的外交政策演讲中宣称,自己“完全相信美国是一个例外的国家”,负有世界使命。
  她开列的外交政策主张有:美国需要从内部壮大,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创新等领域加大投资,同时减少收入不平等,消除偏见和歧视等障碍。
  与特朗普重新定位与盟友的关系相反,希拉里强调要巩固盟友关系。在她看来,美国的盟友网络是美国“得以例外”的一大因素。同时,美国需要运用所有政策工具,在国际问题对美国构成本土威胁之前,先行在国门之外解决之。
  接下来,美国就需要制订一套切实的反恐计划,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加强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空中打击和对阿拉伯与库尔德地面武装的支持,谋求通过外交手段结束叙利亚内战和伊拉克国内宗教派系纷争,并赢得在网络空间的优势。
  对待竞争对手,希拉里认为,美国一方面必须立场坚定,同时也要随机应变,用她的话说叫做“在可能的情况下寻找共同立场”。此外,希拉里还强调,需要忠实于美国的价值观。
  不难看出,希拉里的政策主张是一个标准老牌政客的思维方式,她将延续奥巴马包括“亚洲再平衡”在内的外交路线。不过,希拉里更强调运用“巧实力”,即通过外交手段和发展援助等杠杆运作,尽量不使用军事手段,尤其避免陷入地面战泥潭。
对华关系,
两人都说要“硬”

  特朗普在外交政策演讲中说:美国和中国“并不一定非要成为对手。我们应基于共同利益,求同存异”。不过,他也说了:“我们与这两个国家(俄罗斯和中国)有严重分歧,所以必须擦亮眼睛对待他们。”特朗普还曾批评中美贸易关系,指责中国偷走美国的就业机会。一种普遍的观点是,特朗普当前的政策反复无常且相互矛盾,让人很难预测他最终的立场究竟是什么。
  而作为美国亚太战略的始作俑者之一,希拉里在中国事务上素来强硬,其上任后势必会很快进入角色,立即着手强化亚太战略,就南海、网络等议题对华施压。实际上,在对中国的态度上,两人的相同点在于都宣称要对华“强硬”,只不过特朗普着力经贸领域,而希拉里注重战略和价值观层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张志新认为,无论谁当选总统,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的基本框架不会变化。若希拉里当选,两国关系的磨合期会相对较短,波动较小。若特朗普当选,其对华政策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中美关系的波动期会拉长,不排除两国经贸摩擦加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指出,无论谁当总统,在执政初期与中国的关系都会朝负面发展。如果特朗普上台,一方面会增强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力部署,进行战略改进,另一方面会离间美国在欧洲以及亚太的盟友,客观上会缓解中国的战略环境,但美国增加西太平洋海空力量又对中国不利。而希拉里若上台,一定会在中国周边的热点问题,比如南海问题上做动作,增加美国的盟国、半盟国、战略伙伴、准战略伙伴,以此减少中国的朋友,与奥巴马时期相比,重大问题上可能会对中国更加不利。
  相同的判断,也见于中国社科院美国所上月发布的《美国蓝皮书:美国研究报告(2016)》。报告称,目前希拉里的外交团队基本上是其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原班人马,在中美关系的处理上虽并不积极,但也相对熟悉、专业,甚至与中方保留着一定的沟通渠道。反观共和党阵营,特朗普目前公布的五人外交政策团队基本上是毫无一线决策经验的华盛顿圈外人,且仅关注军事、中东、反恐以及能源议题,这些顾问具有多大或何种影响,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
  该报告认为,在总统政治周期意义上预估,任何一党的新总统上台都较为可能出现在对华政策上示强的局面。中美关系可能会延续“低开高走”的传统走势,甚至此次开局可能会“走得更低”。
  总体而言,无论希拉里和特朗普谁入主白宫,2017年后的中美关系将面临不可回避的磨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将面临是否重新得到美方建设性积极回应的严峻考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