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成了智障人士居留地
有的滞留七八年时间,几乎没有希望找到家
2016年06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被救助人员在站内活动。(资料片)
     17日,全国第四个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前夕,济南市救助站启动“在站寻家,让爱回家”项目。济南市救助站目前有167名长期滞站人员。他们大都是智障人士,如何为这些人找到家成了救助站的心病。
  本报记者 王杰     

167人多是智障
寻亲之路渺茫

  据济南市救助站问讯科主任石国华介绍,目前,济南市救助站有167名流浪人员无法找到其“家乡”,只能长期滞留在济南。“一部分在民政局下设的精神病院里接受救治;大部分分流到长清托养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托养;还有十几名住在救助站里。”石国华称,这部分滞站时间最长的得七八年,短的则只有两三年时间。
  “他们大多是残障、智障人员,还有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员。单凭问住址、听口音等手段帮其找到家的可能性十分小。”石国华称。
  不过,石国华称,随着《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加强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帮这批滞站人员找家将出现转机。根据《意见》规定,凡是入站的受助人员,救助站须在一定期限内报请公安机关采集其DNA数据,公安机关收到报告后一个月内免费采集、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并将比对结果反馈给救助管理机构。
  自本月初,救助站逐批次为这些流浪人员采集DNA信息,并通过这种DNA对比方式为3名流浪人员找到了家。三人均滞站两年以上,两人为智障,一人患精神疾病。
  不过寻亲新办法也有其局限性。流浪人员能找到家的前提是DNA数据已录入信息库。“一般两种情况,其家属已报案,DNA相关信息被收集到信息库,或者流浪人员DNA信息已被采集,等待亲属报案录入。”
主动来站求助的少了
智障流浪人员多了

  17日上午10点,在济南市救助站救助大厅,救助员阳阳正在为求助者老李开具返乡车票。老李来济打工被骗,身无分文在外流浪挨饿两天,经热心市民介绍,老李来到救助站求助。简单询问登记后,阳阳为老李开具了一张回程火车票,并发放给老李方便面、面包等食物。
  据悉,济南市救助站平均每天救助约20名流浪人员。据负责人介绍,如今像老李这样主动找到救助站要求救助的,已经不多了,救助员日常的工作其实是救助大量精神病患者或智障型流浪人员。
  以救助站儿保中心为例,该中心目前有10名滞站妇女和2名滞站儿童。10名滞站妇女中,金秀是最有可能找到家的一位。2011年,自称“家住济宁、丈夫是养鱼的”但找不到回家路的金秀被警察送来救助站,“当时她还怀着孩子。”顺利分娩后,金秀的女儿被送到济南市儿童福利院,而智障的金秀就一直住在了救助站。尽管忘了家乡的具体地址,但陈晓黎等工作人员一直在帮着她回忆,“她是这群人中最有可能找到家的人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