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狗肉节是尊重延续下来的饮食习惯,而取缔狗肉节则是尊重饲养宠物的情感需求。由于非法产业链的存在,尊重一部分人就意味着另一部分人要做出牺牲,狗肉节的存废之争,俨然已经变为两个群体的利益之争。
最近几年,每到夏至时节,玉林荔枝狗肉节就成了热度可与高温天气比肩的话题。相比以往,今年的舆论热议更为集中,那就是狗肉节背后的产业链。这一次,主张取缔狗肉节的人找到了更充足的论据:大量狗肉是来路不明的,狗肉节已然沦为扯断主人与宠物亲密关系的罪恶之手。
平心而论,对于食用狗肉的生活习惯,公众有不同看法很正常,但如果涉及到违法行为,那就该另当别论了。正因为狗肉节背后若隐若现的非法产业链,使得这个缘起于民间习俗的节日,在正当性上大打折扣。非法产业链不除,爱宠被无情夺走的恐惧消除不了,公众也就很难单纯地把食用狗肉当做一种私人领域的习俗来看待。
换句话说,非法产业链的存在,已经把人们对狗肉节的观点之争引入另一个方向,不再是如何看待狗这种动物,而是如何保护人的合法权益。一方面,从新闻报道和生活体验中,很多人对盗狗案件频发深有感触;另一方面,中国肉类协会等专业机构,以及一些学者的调查研究,也证实狗肉背后存在盗运屠售的黑色链条。想想那些宠物失窃后悲痛不已的主人,尤其农村以狗为伴的留守老人,取缔狗肉节的主张自然会引发强烈的共鸣,取缔狗肉节也就成了两害相权之下的无奈之举。
显然,此时人们探讨的焦点转移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保留狗肉节是尊重延续下来的饮食传统,而取缔狗肉节则是尊重饲养宠物的情感需求。由于非法产业链的存在,尊重一部分人就意味着另一部分人要做出牺牲,狗肉节的存废之争,俨然已经变为两个群体的利益之争。如果不存在非法盗狗的行为,食用狗肉就只是个人或家庭的私事而已,玉林举办狗肉节,也不过是地方特色的民俗,最多让一些对此感到不适的人“敬而远之”,不大可能引发如此态度鲜明的观点对立。
由此,如何破解狗肉节存废的舆论之争,就变成了如何遏制非法产业链,进而破解要么存、要么废的两难选择。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其实不少,某个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遏制,公众只能陷入两难。争议颇多的电动车就是明显的例子,一旦不守交规成了普遍现象,伤亡事故多与此有关,必然会有人认同一劳永逸的“禁电”;再比如紧盯着老年人腰包的保健品,正是由于虚假宣传等欺诈手段的泛滥,才会有这么多人恨不得将其“一棍子打死”。
回头再看玉林当地吃狗肉的习俗,存在了几百年,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发这么大的争议,因为摆在当地的一张餐桌,如今已成为对“外面世界”的潜在威胁。涉及权利之争,再多的伦理争辩也无济于事。当务之急就是各方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再对偷狗之类的“小事”视而不见,让人们看到规则起作用时生活应有的样子。到那时,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为千里之外的一张餐桌操心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