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小学张京京老师浅谈新课改下的新型课堂——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
2016年06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京京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说过:“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在文昌小学语文老师张京京看来,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在本质上奉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的人来看待。正如她所带的二年级语文,班级内的大多数学生站上讲台发表见解时不仅举止落落大方,而且不怯场、侃侃而谈……
  文/片 本报记者 邢敏

起组名找归属
归还课堂共同参与

  走进张京京老师的课堂,记者发现与其他班级课堂不同的是,她所执教的班级内所有课桌都呈T字形排列。张京京告诉记者,这种组合是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理排列的,每组4人,共15个组,原则是每组两男两女。
  此外,每组都设立了小组长。“组长的综合素质要高,尤其要具有一定的服务意识和组织能力。全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给自己组起名字。”小组讨论后的组名有了自己的特色,记者发现,有“梦想起航组”、“飞火龙组”、“文明之星组”等等。张京京说,四人一小组成立后,学生们立刻有了归属感,更有了凝聚力。各个组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评价,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张京京说,她的课堂尽最大努力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在语文课文中出现的情景剧,让学生们登台进行表演,学生们的自信心逐渐培养了起来。如今,大多数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积极、自信、勇敢。
  “讲台就是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尽量展示自己的风采,教师一定要远离讲台,不要限制孩子们的发言。尤其是基础差的同学。”她告诉记者,低年级让孩子尽情地在课堂上说,不要压制,只要是老师最后能收回来就行,这是学生能够自由表达的基础。
建立评比制度
发掘潜能激励学生

  “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只靠单方面的提醒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几项评比标准,分为个人评比、小组评比、个人展示。”张京京说,个人评比是指上课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小贴花一张;小组评比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小组表现好了可以给整个小组加分,最后看哪个小组的分数最多;个人展示是指作业、作品的展示,如果作业写得认真就会被贴到“光荣榜”上,并加以一定的物质奖励。
  张京京说,分组后的学生凝聚力强,团队意识高。在他们班级,有纪律记录员、卫生记录员、学习记录员、路队记录员,还有一个统分员,每周评出“冠军组”和“需要努力组”。“这次表现好的小组下次希望继续获得表扬,表现差的小组通过鼓励让他们鼓足了劲头争取更大的进步。”
  “只要我们在课堂上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那么再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人的潜在资质、潜在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并观察学生潜能的表现苗头,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
鼓励合作学习
但不忽视独立思考

  记者发现,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有一块生字角,学生们将自己拿不准的字标注好拼音写在上面。张京京告诉记者,班内的新华大辞典是学生们查字的好老师。当学生们在读书角内的课外读物上看到不懂的生字词时,她不会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通过查辞典的方式进行学习。查完后,小组内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学生的知识领域得以开拓。
  她说,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对于课堂改革,张京京不同于其他老师,总是有很多新想法。下一步,她打算设置流动红旗在班内流动,对学生们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因为在她看来,新课改下的优秀语文课堂无不洋溢着师生交流的勃勃生机,高品位的语文课堂交流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智慧的交融、善与美的感动、人生的思考,从而给学生打下良好的精神底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