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出炉历时10月,国内一流专家论证
“引领当今旅游发展规划前沿”
2016年06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杨淑君 通讯员 胡海涛 

  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京杭大运河沿线18城市联盟要将大运河打造成继长城、丝绸之路后,中国第三条线状旅游带,山东省打造“儒风运河”旅游目的地。
  顺势而为。聊城市委、市政府将做大做强聊城旅游产业,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聚焦点放在了境内长达97.5公里的运河,先后成立了市旅游改革发展和运河开发领导小组、市重大决策咨询委员会运河旅游开发专家组。 
  【编制历程】
政府重视,专家深入
高标准《规划》这样推出

  2015年8月,聊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景颜带领有关负责人,利用一整天的时间对运河沿线四个县(市、区)进行深入调研;9月,聊城市副市长郭建民带领有关负责人,带队赴杭州、桂林实地学习考察。今年5月,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军继带队,赴江苏、浙江考察运河沿线旅游开发建设和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情况。聊城市政协主席、市委宣传部长赵庆忠多次前往运河沿线城镇、村庄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了专家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建议。
  与此同时,同济大学、德国标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专家从去年8月中旬开始,先后赴运河沿线四县(市区),对运河古遗迹、运河资源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至今几易其稿,并经过五次专家评审,形成目前的规划。 
  “制定的这一规划,多规合一,引领当今旅游发展规划的前沿。”住房城乡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委员严国泰表示,《规划》以水生态保护规划为基础,世界遗产保护规划为特色,旅游发展规划为目标,又与海绵城市规划相结合,引领了当今旅游规划编制的前沿。  规划评审组组长、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书记陈国忠也表示,《规划》体现多规合一、多业融合,体现了经济发展方式和全域旅游的布置。
【专家评议】 
通过运河开发带动
创造旅游化经济发展形式

  《规划》总体定位为,凭借“会通古运河,聊城故事多”旅游品牌,将聊城运河打造成国际自行车赛基地,国家步道、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聊城运河经济带、乡村旅游综合体。 
  聊城运河开发的目标应该是什么?以运河开发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宋晓龙说,以水带文,以水带经,以水带景,以水带业,以水带城。以运河开发为中心,促进历史文化挖掘,产业经济发展。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导,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旅游未来学会副会长张辉说,以往中国经济发展以工业化发展为主线,在后工业时代,聊城能否通过运河旅游开发,创造旅游化发展形式,以旅游开发带动城镇建设、经济发展。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测绘重点科研基地主任,中国历史建筑与传统村落保护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张玉坤说,通过廊道布局让运河廊道开发带动两岸经济发展。 
  规划评审组组长、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书记陈国忠说,运河开发要将世界遗产、文化廊道、经济廊道相融合,注重运河经济的衍生性和带动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