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头周氏啮小蜂投放泰山景区
用于预防美国白蛾,对植被无危害
2016年06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泰安6月22日讯(记者 薛瑞) 22日,一亿头周氏啮小蜂被陆续释放到泰山景区天烛峰管理区等10个管理区,用于预防美国白蛾。这种蜜蜂为肉食性昆虫,通过寄生方式消灭美国白蛾,对泰山植被不会产生危害。
  22日上午,在天烛峰管理区,市林业局森防站和泰山景区森防站工作人员正在管理区内投放周氏啮小蜂柞蚕蛹。白色泡沫箱子里放着一粒粒柞蚕蛹,每粒可以繁育出一万头左右的周氏啮小蜂。工作人员在树木枝干上安放纸袋,然后把柞蚕蛹放在纸袋内,等待它们自行繁育出蜜蜂。
  市林业局森防站站长李波介绍,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天敌。目前正值美国白蛾第一代繁育期,白蛾陆续化蛹,是最适合释放周氏啮小蜂的时期。“我们一般选在6月中下旬的清晨和傍晚释放,这个时期它们活跃性更强。树林里原本就有这种蜜蜂,只是数量比较少,需要人工增加数量。”
  包括天烛峰管理区,此次泰山景区内有10个管理区,陆续释放共1亿头周氏啮小蜂。根据美国白蛾繁育情况,这种蜜蜂一年内要陆续释放三次。
  据介绍,这种蜜蜂体型很小,最多长到1mm左右,为肉食性昆虫,因此不会对泰山植被造成危害,存活期在7-14天左右。“蜜蜂寄生在美国白蛾蛹上产卵,产出的幼虫吸取蛹内养分并完成自身发育,从而让美国白蛾无法化蛹。”李波介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泰山景区不提倡飞机喷洒农药,释放周氏啮小蜂,成为目前预防美国白蛾最安全、环保、无污染的方式。
  泰山森防站副站长谭亚军介绍,自从2007年美国白蛾传入泰安后,虽偶有疫情,但一直未进入泰山景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