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勇挑治河重担
2016年12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戴永夏
  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京杭大运河,千百年来,它承担着运输、灌溉等多项历史重任,但同时它也常遭泥沙淤积、水源短缺等灾患。为了它的畅通,历代不断对它疏浚、修治,创造出许多成功的业绩,也涌现了不少治河功臣。民族英雄林则徐就是其中出色的一位。
  清道光十一年(1831)十月初七,道光皇帝以“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历年“宣力勤劳”为由,擢升时任江宁布政使的林则徐为东河河道总督。
  东河河道总督衙门设在济宁,管辖山东、河南两省境内黄河、运河的防修事务。林则徐接到圣旨后,自感责任重大:“河工修防要务,关系运道民生最为重大”。实际上,道光深知河防中的一些积弊,更深知林则徐的清正廉洁,因而对他寄予厚望:“一切勉力为之,务除河工积习,统归诚实,方合任用尽职之道,朕有厚望于汝也。慎勉毋忽!”显然,道光不但让他去治河,还让他去反腐。
  这年十一月,林则徐由扬州启程,到山东济宁赴任。此时正值运河冬季疏浚开工季节,如等上任后再去运河工地检查河工,势必要延误时间,影响工程进展。于是林则徐选择了沿运河北上,在赴任的同时顺路检查河工情况,以抓紧当年的冬修工程。十二月初七,他行至山东邹县,接受前来移交的河道总督印信,当日抵达济宁总督河道院署。上任伊始,他即向清廷表示:要“力振因循”,“破除情面”,“自持刻苦,不避怨嫌,以防意者防川,以纠心者纠吏”,努力整顿河工积弊,以达到“弊除帑节,工固澜安”的目的。
  林则徐到济宁不久,便开始部署运河的挑挖工程。他在十二月十九日的奏折中向道光皇帝汇报道:自臣到任后,“运河厅的汶上、卫北、巨嘉、济宁等汛塘长各河,于十二月初七、初十、十一、十五等日次第插锨。其余各汛,亦即陆续兴工”。并下令凡已“插锨者加夫趱挑,未插锨者勤催赶办”。
  道光十二年(1832)正月初七,新年刚过,林则徐便亲往运河各工段查验工程,历时半月之久。他南路至滕汛十字河,北路至汶上汛,逐一检查验收。此时天寒地冻,雪厚冰坚,地面上经常要凿开厚厚的冰层方能掘到冻土,施工难度很大。但林则徐并未因此而放松对质量的要求,他发现有些工段上“泥龙”没有及时清理,即令夫役每挑完一段就清除一段“泥龙”,以免春雨一到又把泥浆冲入河中。同时,林则徐对忽视质量、对工程监管不力并有贪腐行为的属吏,也严加处理。在巨嘉汛区,他发现河床挖得东偏西浅,深浅不一。而负责督工的官吏不但失职不察,还冒领工钱,吃喝嫖赌。于是他便将负有主要责任的该汛主簿徐恂传来,严加训斥,并摘去顶戴,责令他跟同伙下工地劳动改造,重新督工将河道展宽,然后视将功补过的情形定罪,决定去留。官吏们见新任河总如此秉政廉明,严厉认真,个个宾服,不敢再违法乱纪,玩忽职守,马虎从事。
  由于运河部分堤防闸坝年久失修,枯水季节济运之水不能输进,雨季运河暴涨又宣泄不畅。为保证运河畅通,漕运无阻,林则徐上任后还极为重视重点工程的修治。如泉河厅东平州汛戴村滚水坝为遏汶济运的关键工程,林则徐亲临现场督阵拆修。
  在运河修治过程中,林则徐对工程造价也严格把关,精打细算。道光十二年,林则徐上奏清廷,请修运河厅济宁州汛五处堤工、民堰、减水坝。这些工程,按工确估共需银7585两。林则徐本着节约国帑的原则,按工造价,减了又减,在没有虚浮的情况下,上奏朝廷速拨款动工,使漕船重运未到和汛水未涨之前一律赶修完毕。
  从道光十一年十月至十二年二月,林则徐担任了一百多天的东河总督。任内,他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惩治贪官,力除河弊。连道光帝也对他大加称赞:“向来河工查验垛料,从未有如此认真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