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百年老校搬出古城区
告别交通拥挤上学难,新校区教学条件极大改善
2017年01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数千名老校友回学校,与记忆中的老校说再见。 本报记者 李军 摄
  和当年自己学习的教室合个影。 本报记者 李军 摄
     1月9日,是聊城实验小学全体学生在百年老校的最后一天,之后就要搬迁到异地新建的学校。下午两点半,这所自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校以来一直未动地方的百年老校特意组织了一场升旗仪式,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跟老校告别。除了部分在校学生外,还有数千名老校友闻讯赶到学校,与记忆中的老校说再见。
  本报记者 张跃峰     

百年名校
培育无数栋梁

  位于聊城古城区光岳楼东南的聊城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其前身是聊城最早的中学山东省立第二中学,1902年建校,至民国十二年(1923年)学校仅设初中班,民国十四年(1925年)增设高中班。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因战乱而终止。省立二中终止后,来自冀鲁豫35个县的学生一部分回到本地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一部分参加了抗日英雄范筑先将军领导的抗日挺进队。抗日战争前期,省立二中改成了军干校,由抗日名将范筑先任军干校校长;抗战中后期,曾更名为“模范小学”。1978年被定为山东省重点小学。1979年恢复“实验小学”名称至今。
  无论名称怎么变化,学校一直没有搬迁新址。学校毕业学生中,有很多人成了优秀党员和干部。著名画家李苦禅、原中顾委常委段君毅等都是该校后期的毕业生。省立二中毕业生现尚在中央机关和高等院校担任领导职务者,以及著名专家、学者、高级知识分子等,不计其数。
再不搬迁
难有大发展

  如今,聊城实验小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文化底蕴丰厚、教育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小学。聊城实验小学多次接待国内外参观学习团,应省内外教育部门或单位邀请,对外送教百余人次,均受到一致好评。尽管如此,由于学校位于古城区,近年来空间一直难有拓展。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再不搬很难有大的发展。早在聊城对古城进行保护与改造过程中,就有将聊城实验小学进行搬迁的想法。由于多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对古城区交通安全造成一定影响,上学难、交通拥挤、安全隐患等问题增多。随着古城保护与改造工程的快速推进,这些问题日益突出。
  9日下午,随着老校友集中返校参加升旗仪式,古城区也迎来这所百年老校带来的最后一次大拥堵。从下午1点多钟开始,古城区四条大街全部是挨挨挤挤的车辆,汽车、电动四轮、三轮车……交警部门出动十多名交警现场指挥,才得以让这些老校友顺利返校。
  针对这些问题,聊城异地新建了聊城实验小学。新校区位于聊城市城区昌润路以西、站前街以东、望湖小区以北,占地56.24亩,建筑面积2.1576万平方米。不但拥有3个教学楼,还有了综合实验楼和办公楼。学生的活动场地变大,不仅有建筑面积3749.96平方米的风雨操场,学校室外标准体育运动场地也达13500平方米。随着搬到新校区,聊城实验小学的办学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其硬件设施水平达到目前省内一流。
老校友回校
回忆当年时光

  在8日学生们参加完期末考试后,9日是学生们在老校的最后一天。为此,学校决定9日下午在老校举行最后一次升旗仪式。
  尽管学校并没有正式邀请,聊城实验小学往年毕业的老校友得到消息后,还是自发地赶到学校参加这次特殊的升旗仪式。几天前,大家就传播这个消息。升旗仪式定在9日下午2点半举行,1点多钟校门口已是人山人海。还有一些以往有联系的同学,在现场打出了诸如“八六级一班集结号”的横幅,期望能跟更多的同学在现场取得联系。
  早早赶到现场的迟先生年近五旬,头上已经有了白发。他说,在学校上学时他是班里的顽皮小子,毕业后很少来学校,这次是得到消息后特意请假赶来的。一块儿来的还有他的儿子儿媳,以前他们就住在古城区,一家两代人都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在现场,迟先生还找到了当年的班主任李老师,李老师今年70岁,退休后搬到了教师新村居住。见到老师,迟先生还非常“顽皮”地给老师行了个少先队礼。
  在赶往现场的数千名老校友中,更多的是一些年轻人,相较于年龄较大的师兄师姐,他们平时联系更多一些,这次也都是得到消息后,相约着来老校拍个合影,看看当年自己学习的教室,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校的时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