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德森王勇:拄着双拐一路奔跑追梦
从寒门学子到中医博士
2017年04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他8个月大就患上小儿麻痹症,6岁之前全靠爬行;拄着双拐艰辛求学,考取中医医史文献博士;他专注医学出版行业,并让传统医学文献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他反哺社会,用实际行动爱心助残。他叫王勇,是山东麦德森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他虽双腿残疾,却一路奔跑追梦。

  本报记者 孙俏俏     

泣血童年
知识重塑命运

  在济南一个雨过天晴的午后,如约来到王勇的办公室。办公室的装修古色古香,摆满了医学书籍和绿植,多了几分安静,而窗外就是热闹喧嚣的经十路。当王勇拄着双拐缓慢移来时,还未来得及揪心,便被他脸上温暖的笑容驱散。开口交谈时,他没有半分的自卑,也不避讳身体上的残疾。似乎,成长的磨难从未给他留下任何印记。
  1980年,王勇出生在菏泽单县的一个贫穷农村,作为家里第一个男孩,父母很是欢心。但喜悦并没有维持太久,在他8个月大时,意外感染了脊髓灰质炎,高烧的症状让他的父母以为只是普通感冒,错过最佳治疗期,致使他双腿严重残疾。即使后来,王勇的母亲砸锅卖铁带着他跑遍大小医院,却无济于事。从此,他与奔跑跳跃无缘,就连站立都很困难。
  “听母亲说我5岁之前只能爬,六七岁的时候可以扶着凳子挪动。”王勇说,陪伴他的只有院子里的一条大黄狗。到了该上学的年纪,王勇只能眼巴巴看着村里其他小朋友背着书包上学,他却无能为力。就在他苦苦挣扎时,迎来了转机。单县的医院从省城请来了治疗小儿麻痹症的专家,王勇有望通过手术进行腿部治疗。父母东拼西凑了钱给王勇做矫形,手术结果差强人意,王勇凭借双拐勉强可以站立。但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最终,王勇走进了学校,并在这里如鱼得水。他天生聪明外加勤奋,学习成绩特别优异,家里墙壁上贴满了他的奖状。因为他比谁都清楚自己求学来之不易,即使走200米,中间都要休息几次。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摔过多少次跤,磨坏多少双鞋子。就连写作业,都需要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身体。
  上学的时候,村里有调皮的孩子经常追着王勇喊“瘸子”,几次之后,王勇奋起反抗,挥着双拐打架。此处可窥一斑,王勇并不是一个屈从命运懦弱的人。后来因为王勇学习成绩好,同学们也都喜欢跟他玩,无意间用知识塑就了人格魅力。他渐渐懂得,只有做得更好才能赢得尊重。他也时刻谨记校长对他的叮嘱:“王勇,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上学,上学是改变你命运的捷径。”
  提起青少年成长经历,王勇用了“很快乐”这样的字眼。旁人难以理解,但是王勇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残疾人,他坚信:别人做到的事情他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王勇立志学医,用双手医治自己的双腿,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漫长学医路
跌跌撞撞追梦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王勇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进入山东中医药大学,开启了他漫漫求医路。进入学校后,还未仔细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巨大的生活压力就向他袭来。
  王勇的6个兄弟姊妹都在上学,家里本就清贫,可他的父亲偏偏因为纠纷又伤了人。面对巨额的医药费和赔偿款,王勇作为家中的长子勇敢地站了出来。他含泪请求母亲让他退学打工,可母亲死活不答应。无奈,王勇返回学校借遍了全班同学的钱,一笔笔记好。当他带着9000多块钱回老家时,全家抱头痛哭。王勇骗母亲,“大城市的钱好挣”。他暗暗下决心,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凭着一股韧劲儿,王勇拖着残疾的双腿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端盘子、擦皮鞋……想尽一切办法赚钱。他用残疾的双腿艰难地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梭于济南的大街小巷。学业不仅没耽误,他还还清了欠款。2003年,王勇顺利考取母校的硕士研究生,攻读中医药文献专业。因为身体的原因,王勇无法做一名临床医生。在读硕士期间,王勇依旧边学习边打工。
  2006年7月,王勇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却失业了,因身体原因一次次被拒绝。最终,他在老师的推荐下,才得以进入山东省中医院《中国肛肠病杂志》编辑部做编辑。对于这份得之不易的工作,王勇格外珍惜。杂志社每期杂志需要给刊登论文的专家和医生去电交流并寄送样刊,很多编辑嫌麻烦不愿意干,但王勇觉得这是与外界接触的好机会,果断揽下了这个活儿。这无疑为他以后创业积累了大量人脉资源。
  王勇虽身体残疾,性格却开朗,人又聪明稳重,吸引了以前女同学的追求。结婚生子后,家里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王勇身上。思来想去,王勇决定辞职创业。家人一开始反对,外人更觉得他放着好好的体制内工作不干异想天开。
专业的人
做专业的事儿

  王勇是一个果敢的人。2009年,王勇怀揣七拼八凑的三万块钱,在济南一个小区内租住了一间20平方米的平房开始创业。在杂志社做过近3年的编辑,让他首先选择的就是出版行业。以他对中医药文献、理论体系以及相关发行和出版专业的了解和创新思路,自然选择医药出版行业,就连公司名字“麦德森”都是英文医学的意思。
  刚开始创业,王勇白天打电话见客户,晚上学习充电。因为身体不便出行,每天至少打300个电话寻找客户,力求用专业的知识和诚恳的态度打动对方。
  “第一笔订单是河南焦作一家医院的专家要出版研究成果,3.9万元的订单。”王勇的导师爱徒心切,果断把自己的专著也让他来出版。“我的导师是我的贵人。当初没有多余的资金专门雇排版人员,就让同事帮忙排版,结果其中有一处带有网络的超链接字符,书印出来才发现。”王勇说。面对失误,他明白创业除了节约开支外,更需要专业性和更创新的模式。面对医生和专家们越来越多的出版要求,如何解决医药行业“出书难”的瓶颈?王勇灵机一动,采取“众筹”出版模式。一个人出本书至少要三四万元,但是五六个人一起联名出版,平摊到每个人只需要8000元到一万元的费用。新的出版方式为王勇打开了销路,随着订单的不断增多,王勇的出版事业也越做越大,在山东乃至全国基本上占有了医药出版一半以上的订单。
  事业越做越顺利的时候,王勇也不断用手术矫正身体上的缺陷,2011年、2012年,两次矫形手术在他的右腿里留着十几个钢钉、钢板和髓内针。即使这样,命运还是没有放过他。2014年,王勇在地下停车场意外摔倒,右腿胫腓骨同时骨折。钻心的疼痛让他身体扭曲,却对同事轻描淡写说没事。这次摔伤让他在床上足足躺了半年。
  “能听见骨头的摩擦声。”王勇清楚记得那次疼痛,这些都没有阻碍他一路奔跑追梦。
  如今,麦德森集团公司从最初的20平方米发展到了现在的1500平米,员工也有120多名,营业额近6000万元。集团涉足出版印刷、影视庆典、教育培训、校园足球、医药包装等多个领域。尤其麦德森足球俱乐部倾注了王勇很多运动梦,他们会前往学校筛选足球苗子,让他们实现自己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下一步,麦德森集团将涉足海外留学咨询,服务更多追逐梦想的年轻人。
考取博士
互联网+中医

  2015年,王勇繁忙之余背英文单词、看专业书籍,克服种种困难考取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专业的博士学位后,王勇对中国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多了几分责任与思考。“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在颁奖典礼上感言,其得益于温习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时得到灵感和启示,从而开启了青蒿素的发现之路。中医古籍世代相传累积约有万余种,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但现在通读的学生少更不要说传承。”王勇虽是出版人,从屠呦呦的经历中他也萌生了一个想法:能否将中国从秦汉至民国期间的所有中医药典籍进行数字化加工,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的模式,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找到有相关记载的书目和内容?王勇举例说,比如想查找“糖尿病”的古代有关记载,在平台上只要通过输入“糖尿病”关键词,平台会自动将包含“消渴”或者“上消、中消、下消”等中医学关键词的有关古籍记载内容就会排列展示。通过测试,系统将为医药专家学者们成倍减少查找资料的时间,更可以为中医药文献的传承打下基础,更可以为中医药走出国门提供快捷通道。
  经过两年的筹备与录入,王勇为这个项目取名为“博览医书”,如今1.0版本将在2017年底上线。“中医古籍资源分散在各个公共图书馆、医学院校或研究机构图书馆,即使有兼容或者开放数据平台,也存在着不全面、不方便、不系统的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做到大而全,真正扩充为一个中医药古籍的数据库,这是目前最牵扯精力的。”王勇说,前期都是自己在投入,几百万元投进去也仅仅是完成了最基础的平台搭建,对于数据库的发展,王勇认为要使得平台真正能够开放充满活力,一定要用商业化运作的方法。
  王勇表示,传统的也许是最有价值的,借助互联网能够让中国传统中医药文献焕发新的活力,可能一个关键词搜索只需要5厘钱,如果要在后续通读全部的记载内容,读者需要支付阅读内容的费用。王勇认为这才是最具魅力的生意,也是最高级的创业。
爱心传递
反哺社会

  王勇是一个对抗命运又热爱生活的人。他学会了开车、游泳、打乒乓球,他一直坚信自己就是一个正常人,残疾只是表象。在他成长的路上,受过不少人的恩泽,因此他懂得感恩。王勇经常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自勉,并付诸实际行动。
  麦德森集团目前累计为20余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只要是能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王勇就愿意为残疾人抛出橄榄枝。有困难的同学朋友,王勇也积极伸出援手,提供工作岗位。2012年,王勇开始向安安特殊教育学校助学,后联合山东中医药大学和山东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王勇扶残助学基金”,累计捐款近百万。王勇还多次开展文化助残活动,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公益。
  “爱可以传递,我想温暖更多的人。”王勇坚信命运会眷顾每一个热爱生活和有梦想的人。
  “做最好的自己。”这是王勇对未来的期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