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评分不高的电影为什么仍然有价值
2017年05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朴婕
  由黄磊改编、导演并主演的电影《麻烦家族》,翻拍自日本导演山田洋次的《家族之苦》,影片上映以来,在社交媒体上的评分并不高。在笔者看来,这根源于两国文化和时代语境的差异,造成影片本土化的处理不够完善,例如照搬原版而来的家庭,在中国并不具有普遍性。但也正因如此,笔者认为该作品可以成为一个观察文化差异的样本,毕竟,同一个故事在两种文化中会以怎样不同的方式演绎,正是管窥文化差异的最好媒介。
  从情节主线和主要人物性格上看,两部作品变化甚微,都是讲述一对结婚多年相安无事的老夫妇忽然要离婚,引起了全家的大慌乱:长子夫妇正处在中年的忙碌期,既有工作要忙,又有两个孩子要照顾,出于自己的利益,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性格强势的女儿和窝囊的女婿自己家就磕磕绊绊不断,对父母的情绪也无暇谅解,不明就里地在其中搅局;唯独小儿子的功能发生了明显变化,而正是这一变化,最集中地体现出两部作品对家庭的不同理解。
  山田原作中的小儿子是家庭的“黏合剂”,只有他去调解父母之间、兄嫂间、父辈与子辈的矛盾,才维持了家庭多年的和睦相处。他的职业被设定为钢琴调音师,也在隐喻他在修正家族的不和谐音。抽出小儿子,影片中的人与人之间就存在着难以化解的隔膜,每个人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没有人真正去理解他人。而在中国版中,小儿子的沟通作用消失了,他只是一个即将步入婚姻的年轻人,随时都可能步兄嫂乃至父母的后尘,最终维持住家庭的,是家庭自身的光环。中文片名《麻烦家族》,也说明这些矛盾只是一时的“麻烦”,是散落满地的鸡毛蒜皮中的一部分而已。
  《家族之苦》中透视出的日本,是面临着人际关系危机的日本,这种疏离感是数十年来日本文学、影视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人之间的不信任感引发的夫妻或亲子关系的崩溃,每每成为影视镜头聚焦的对象。在新世纪创下收视奇迹的《积木坍塌真相》《家政妇三田》,均以家庭成员之间的不信任为背景展开。而《麻烦家族》透视出的中国,人天然就属于一个集体,有着不言自明的心意相通,所以不需特意经营,这种相通也会自觉地化解矛盾、排除阻碍,维持总体的稳定。
  除了中日文化本身就存在差异之外,二者表现出来的差异还受到时代语境的影响。《家族之苦》时代的日本,温情的岁月已经走向了迟暮,影片透过小儿子的描述说明了他们所在的横滨市青叶区已经空巢化,青年人走向了大都市,老人也逐渐搬进了养老院。街景中随处可见房屋出售的广告,一位推着助步车的老太太不断从画面一角走过,贯穿影片。它们都提示着一个社会的衰老。到了最后小儿子搬走时,他站在公园俯瞰整个城区,城市散发出一片清冷的气息。每个人都散发着一种无以名状的疲劳感,人情冷漠便是当下日本的写照。
  而《麻烦家族》中的北京显然处在上升期,人们充满活力地追赶时代的脚步,就算烦恼也是因为想在这个蒸蒸日上的时代有所作为。日益丰裕的生活让人们不会对发展产生担忧,正因如此,困境都能被当作一时的“麻烦”,发展终究会化解矛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