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处理的韭菜,现在长得非常旺盛。
没有覆盖薄膜的韭菜,有些枯黄。
说起韭菜,不少人又爱又恨,喜欢吃又担心农药残留。“毒韭菜”并不鲜见,每次食药监部门检测蔬菜农药残留,韭菜大多在农残超标的名单中。最近,中国农科院“作物根蛆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团队研究出了一种防治韭蛆的新技术,一张膜再加上太阳就能杀死韭蛆,成本少操作简单。
文/片 本报记者 朱洪蕾
韭蛆成虫怕高温
7月5日,在寿光市化龙镇高家村汤效伟的韭菜地里,记者看到,经过“日晒高温覆膜法”防治韭蛆新技术处理过的韭菜地,里面绿油油的韭菜叶子生长旺盛,与周边有些枯黄的韭菜叶形成鲜明对比。
对于菜农来说,韭蛆让他们深恶痛绝。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作物根蛆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团队首席专家张友军介绍,韭蛆是韭菜生长过程中最严重的虫害,若不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通常会造成田块减产40%-60%,严重情况下甚至绝收。
张友军介绍,韭蛆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仅幼虫发生危害。幼虫通常聚集在地表下0-5厘米处危害韭菜的茎部。韭蛆喜湿、趋黑、不耐高温,最佳发育温度为20-25℃,成虫在37℃环境下超过两小时就不产卵或产卵不孵化。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于毅介绍,韭蛆是一种隐蔽危害的昆虫,地上看不出来,当你发现了,虫害已经很重了,再防治可能已经晚了。
“韭菜让它一咬就死。”于毅表示,“为什么‘谈韭色变’,就是因为韭蛆特别难防治,老百姓没有好办法只能灌药。”
六省市试验效果百分百
于毅介绍,现在农民给韭菜使用的农药以辛硫磷、毒死蜱两种为主,均是高毒农药,在韭菜内的残留时间能达到四五十天。灌药后,如果采收韭菜的时间距离给韭菜灌根的时间很近,一测农残就超标。而且农药是内吸,洗也不管用。
也有农民选择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因为低毒农药分解特别快,残留期比较短,原来可能四五十天,现在十天就能降解掉。
人工施药难免使药剂分散不均,接触到药剂的韭蛆死亡,未接触药剂的仍然存活。
张友军介绍,团队发明的“日晒高温覆膜法”,不需要任何化学农药,仅需要借助自然界中强烈的太阳光线与膜联合作用,杀死韭蛆。具有操作简单、当日见效、防虫成本低(膜可反复利用)、省工省时、绿色环保,以及韭菜生产绝对无任何药剂残留等优点。
张友军介绍,“日晒高温覆膜法”抓住韭蛆不耐高温的弱点,在地面铺上透明保温的无滴膜,让阳光直射到膜上,提高膜下土壤中的温度,当韭蛆所在土壤位置的温度超过40℃,且持续3小时以上则可将其全部彻底杀死。
目前,该技术已在北京、山东、天津、安徽、河北、浙江等省份的部分城市进行了试验,其防治效果均高达100%,而且对韭菜后期生长无影响。
于毅介绍,菜农也用过物理的方式防治韭蛆,韭蛆不耐干、不耐热、喜湿、喜温,一些菜农就长期不浇水,控制韭蛆的发生。但是到了雨季,湿度高,反而更有利于韭蛆发生,因为韭蛆喜欢湿润。
成本由2000元降到20元
张友军说,按每户10亩韭菜计算,买1亩地的膜成本为600元,每天覆膜1亩地,用10天完成。每张膜保守计算可用3年,每亩地防蛆成本仅为20元,旧膜还可以用于冬季盖棚。
“日晒高温覆膜法”操作简单,韭菜收割后,1人牵膜,1人盖土,每亩地约1小时完成,该法杀虫彻底,处理1次,保守估计一两年内不用再防治韭蛆。”
寿光市化龙镇高家村汤效伟是韭菜种植大户,种了100多亩韭菜,当农科院找他来做实验的时候,一开始也不相信。用了2分地做实验,发现确实管用,本来只是有2分地用了这一技术,现在全部用上了。
汤效伟介绍,以前每亩地要用农药1000多元,加上人工之后,每亩地的防治成本要2000元以上,而且不安全。“以前自己种的韭菜,自己都不愿意吃。”现在好了,成本少还没农药残留,质量有保证。
以前都是汤效伟自己去卖韭菜,现在有不少客户听说没用农药,订单来了不少,而且价格是之前的三倍。
在参观了汤效伟的韭菜地之后,中科院院士、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陈剑平表示,“从现场来看,防控的效果非常好,也很受农民的欢迎,种植韭菜的大户非常高兴,欢迎这项技术。”
陈剑平表示,“总体来说,这项技术是绿色的、经济的、实用的,非常方便、便捷的技术,也是我们倡导绿色无害化技术具体体现的案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