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都议会选举中自民党“空前惨败”,党内反对派蜂起,党外批评之声林立,内阁支持率暴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在遭遇他上台以来的最大危机。从“安倍独大”到“安倍危局”,短短几个月里,这位首相的运势是怎样完成逆转的呢?他是否会在这场危局中黯然下台?中国今后的对日外交又将增添怎样的变数?
本报记者 王昱
“我们受到了选民非常严厉的评判。必须沉重接受对我党的严厉责备,我本人也将做深刻反省。”7月3日,当日本东京都议会选举以安倍领导的自民党“空前的惨败”(日本NHK电视台语)收场时,安倍不得不铁青着脸对媒体如是说。接下来几天的消息,似乎只会给这位首相的脸上更添阴霾——党内反对派蜂起,党外批评之声林立,政府内阁支持率暴跌。日本《每日新闻》评论说,自本次上台以来一直顺风顺水的安倍政权,终于遭遇了他的最大危机。
一切来得似乎如此突然,仅仅在今年年初,安倍政权看起来还稳如泰山,其党内、党外支持率双高的局面,甚至让媒体创造了一个新词——“安倍独大”。那么,从“安倍独大”到“安倍危局”,短短几个月里,这位首相的运势是怎样完成逆转的呢?他是否会在这场危局中就此折戟沉沙,黯然下台?
筑城三年,落城一日
“筑城三年,落城一日。”据安倍的亲信透露,在最近几天安倍与其幕僚频繁进行的私人会面中,安倍不停地引用这句日本谚语,用以警告幕僚眼下形势的危急。
仅仅翻看一下最近几天日本政坛的新闻,你就会明白安倍的这种警告绝非夸张:
7月1日,为了备战日本政坛今年最大的“关键决战”东京都议会选举,安倍亲赴东京秋叶原为本党议员拉票,不料在这块旧日的“竞选福地”却遭民众呛声,反对者大呼“安倍下台”。
7月3日,日本东京都议会选举结果揭晓,由现任知事小池百合子率领的“都民第一会”一举获得55个议席,加上公明党等支持势力的议席,小池势力所获席位已超过半数,替代自民党成为东京都议会第一大党。自民党所获议席则从57席大幅降至23席,远远低于2009年的历史最低水平(38席)。当时就有日本媒体分析说:东京都议会的“失守”,或将成为一条导火索,导致自民党内外反安倍力量的集中爆发,冲击安倍长期执政基础。
果然,7月3日,在自民党败走东京都选举的敏感时刻,自民党内的麻生派、山东派和佐藤派合并为新的派阀“志公会”,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担任会长。新麻生派成为仅次于拥护安倍的细田派的第二大自民党内派阀。虽然麻生太郎在面对记者时明言将继续支持安倍政权,但同时又表示,“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形态,应该考虑在党内形成两大政策集团以维护政治安定。”言语中,隐隐已经有要在安倍政权中分一杯羹的意思。
有暂时臣服的,自然也有公开跳反的。7月6日,自民党内安倍公开的挑战者、水月会领袖石破茂对媒体发表评论,将此次选举惨败的罪责直接归咎于安倍内阁长期执政所养成的“傲慢”。他毫不客气地指责说:“借着反省(这次惨败)的机会,有些该说的话我要说了……为了重振党势,应当在党内对各项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有分析认为,石破茂这里所指的各项问题,显然包括自民党下一任党首的人选。这就已经有点逼宫的节奏了。
日本朝日新闻社于7月1、2两日以电话形式实施的全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安倍内阁的支持率为38%,不支持率为42%。这是自2015年12月时隔约一年半以来,安倍内阁再次出现支持率低于不支持率的情况。与上次不同的是,安倍在支持率急跌的同时,还需要面对党内明显的分裂。
都是“太顺”惹的祸?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安倍在都议会选举惨败后突然遭遇的逆风局,表面上看突如其来,但其祸根却已经酝酿很久了。
安倍晋三自2012年底再次担任首相以来,执政时间已近5年,不久前刚刚超越小泉纯一郎成为日本战后执政时间第三长的首相。安倍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公认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在安倍上台前,日本首相刚刚经历了一波走马灯似的轮换,从2006年到2012年,几乎每年更换一次首相,安倍的长期执政满足了日本国民希望出现一个稳定政权的期望。其二,“安倍经济学”对日本民众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日本国民希望安倍能将日本经济从低迷中解救出来。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安倍上台时,日本左翼党派刚好处于一个一盘散沙、实力孱弱的低谷期。因此,安倍上台后的内政外交只需要讨好右翼,尤其是自民党内的右翼就可以,而安倍本次上台以来奉行的新保守主义,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然而,目前看来,安倍长期执政的基础已经发生动摇。
首先,日本民众对现行政治和安倍政府愈发失望。最新民调显示,安倍内阁支持率创第二次安倍内阁成立以来最低。在不支持的理由中,“对安倍不抱期待”占比最大。在本次东京都议会选举中,“都民第一会”主打“改革”牌,其当选议员大多是首次当选,而且年龄普遍较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选民求“新”、求“变”的心态。
其次,日本民众对“安倍经济学”愈发失去信心。虽然安倍政府推出的经济政策短期内刺激了日本经济增长,但是,正如很多批评者指出的那般,以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会造成贫富分化的加剧,这是大多数日本民众所不愿意看到的。
最后,也是对安倍来说最为致命的问题,是自民党内派系斗争加剧。正如前文所说,日本政坛左翼力量的孱弱导致了自民党和安倍独大的态势,但这种顺风态势也进一步加剧了自民党喜好内斗的致命伤。
自民党名为一个党派,实则是一个政党执政联盟。1955年,美国为了对付崛起的日本左翼政党,强行将保守的日本自由党和民主党捏合在一起,创立了自民党。由于这种“拉郎配”,自民党从成立之初就默认了党内派系的合法性。时至今日,自民党内派系林立,各个派系轮流坐庄已成常态(这也是为何大多数日本首相都在位不久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在安倍上台后,由于他的强势,自民党将总裁任期由2届6年延长至3届9年,为安倍连任至2021年铺路。轮流坐庄的态势被打破了,这当然引起了党内其他派系的不满,他们一直在寻找一个突破口对安倍进行反击。2017年,安倍频发的丑闻和东京都议会选举的惨败,无疑吹响了这些反对者“起义”的号角。
安倍若下台,
未必是好消息
眼下,安倍长期执政的前景愈发不明朗。目前看来,安倍想要长期执政必须经过两道坎。首先,安倍必须稳住党内势力,在明年的选举中成功连任自民党总裁。其二,在连任总裁的基础上,他还需要率领自民党重振民意,赢得在明年年底举行的下届众议院选举。
不过眼下看来,安倍政权想要同时做到这两点很困难,原因是他手中可打的牌不多。日本媒体分析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安倍可能采取调整内阁和自民党高层人事安排的方式渡过难关。目前,媒体普遍预测安倍将在8月上旬进行人事调整,甚至还有报道认为,安倍可能在7月12日出访结束后不久就改组内阁。
日本经济新闻分析指出,通过“人事调整”来平衡党内各派势力,的确是安倍之前玩得很顺的老招数,但在自民党内斗加剧的目前状态下,调整人事很可能会造成“按倒葫芦起来瓢”的反效果。另外,必须认识到的是,频繁地改组内阁也会降低安倍政权的执政效率,从而加剧选民的不满。
那么,如果安倍真的走不出眼下的危局,对于并不十分喜欢他的我们来说,这是不是一个好消息呢?答案是未必。
的确,从短期来看,安倍所面临的困境会给他推动日本“国家正常化”的道路造成一些阻碍。比如已经有传言说,安倍内阁正在考虑暂缓提出原定于今年下半年推动的修宪事宜。
不过,正如前文所说,造成安倍眼下危局的最重要原因,是日本自民党内斗的加剧,而自民党之所以有心内斗,根本原因则在于日本左翼政党的式微。所以,眼下日本政坛的变局,更像是一场右翼政客内部的“窝里斗”,在自民党外对安倍提出挑战的小池百合子,其本人就以极右著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修宪积极分子,她将日本过去的侵略战争定义为“解放亚洲”的“正义战争”,要求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在自民党内成立新派系的麻生太郎,在其担任首相期间曾提出“中国威胁论”。可以说,无论最终由谁替代安倍主政日本,中日关系想在短期内走出低谷都是不太可能的。安倍今天面临的危局,或许只会为我们今后的对日外交增添更多的变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