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克制的《冈仁波齐》
2017年07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冈仁波齐》无论从题材还是体裁,对普通观众而言,不免在眼光里带上些客套的寒暄或是生疏的好奇。但导演在观众的想象和真实之间截然划分了一条线。藏民的朝圣不再是充满神秘、不接地气的一件事,他们为了朝圣一样需要置办胶鞋跟小贩讨价还价,一样需要储备粮食宰杀牛羊,一样经济拮据时,需要停下来打零工、替老板娘磕长头……一件似乎需要用大笔墨来渲染神圣的事就这样被朴实的生活消解了,以往标签化的神圣表象成了旁观者的意淫。而对于藏民,朝圣是日常生活的希冀,是一种需要依靠世俗生活来维持的、也维持了世俗生活的以太。
  可以说,朝圣之路在导演的镜头下变成了人生之路。《冈仁波齐》不专注于营造恢弘史诗,人物如何吃饭、如何和理发店的姑娘调笑等日常才是重点。以往的藏区题材纪录片惯常运用的调动观众情绪的各种工具——悲怆苍凉的音乐,沧桑老人的皱纹的特写,夕阳下几步一叩头的剪影……在《冈仁波齐》中极少被用到。
  印象最深的是行至中途遇到水洼,大家商量这可怎么办,有一个人看了看过往的车辆说“要不我们磕过去吧,可以磕过去”,然后大家同意了。藏民们开始脱掉外面的厚衣服,扑进水中,一路走一路磕。然而,这一段不是为了表现“为了信仰不畏艰险”的鸡汤和陈词滥调,每一个扑在水里的人,脸上都不自觉地挂着开心的笑,小女孩儿脸上是与所有同龄人无二的踩在雨后的水坑里的欢愉——清凉的水浇在她们被烈日炙烤的身体上想必是舒适的。朝圣和玩水,其实并不矛盾,我们强行解读的神圣,在朝圣者眼中不过是生活。这种真实出人意料,打破了剧情片里面宏大、悲苦的渲染。
  电影画面中,推拉镜头、剧烈的手持晃动抑或升格降格镜头都极少被使用到,背景音乐更是被束之高阁。固定镜头辅以远景、全景、中景成为了影片最主要的镜头语言——这种冷静克制一方面能够尽量不打扰演员使之回归到自我,最大限度保存藏民原始的面貌;一方面削减了导演的个人意图,不过分聚焦的、扩大的景框使观众在观看时读取到的信息变得复杂,多义性也就由此产生。
  剧情片是在讲故事,纪录片是在等故事发生,而《冈仁波齐》是一部有着拍摄大纲又随着行程增补内容的仿纪录片,在剧情片与纪录片之间游走,拍摄的过程本身就变成了朝圣:面向一个既定目标展开前路未卜的追寻,接受沿途出现的一切可能,并且无谓好坏尽收囊中。
  《冈仁波齐》没有导向,不给出答案,不告诉始终,不品评优劣,不弘扬也不贬低。它只是一扇安静的窗,为观者展示世界的一面,看到的都是观者自我的投射,导演不妄加观点,评说都交由看客,才显得这部作品与众不同地神闲气定、豁然自若。      (三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