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上支付虽方便,济宁老年人有顾虑
不少人担心银行卡安全,更愿意使用现金支付
2017年07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红星农贸市场一家水果店内,顾客正在用微信支付。
     支付宝有意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现在的济宁人虽也习惯了码上支付,但人气因年龄差异而不同,老年人虽也使用微信,但用于码上支付的并不多。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孙璇 李锡巍 
  
市场102家摊贩
63家可扫码支付

  红星农贸市场东区的102家摊点中,有63家贴出了支付宝或微信的支付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完成支付。“来这个市场的顾客,岁数大的居多,除了年纪比较大的消费者习惯用现金,大多数中青年都更喜欢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该市场的物业经理司建国说,两年前,无现金支付尚不流行,而今年年初,支持无现金支付的摊点越来越多。
  在一水果摊前,“80后”的张女士通过微信向摊主孟现京支付了10.5元。随着支付的成功,孟现京的手机也传出了支付完成的提示音。“既不用担心假钞,也不用担心没零钱找不开。”孟现京坦言,现在年轻人出门不带零钱,这也倒逼商家陆续推出了微信和支付宝支付。
  便捷的支付方式给百货商店老板李继勇也带来了不小的改变。店面靠近出入口,又支持手机支付,营业额也有所增加。李继勇说,如今就连自己去进货也是直接用微信转账,不用再带现金或银行卡,一部手机就能统统搞定。
  如今,李先生的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手机。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普及,现在他不带钱包也能轻松过一天。“早上在网上约辆网约车到单位,午饭和晚餐叫个外卖,就连在路边买瓶水都可以用微信付款。”他说,在他的支付宝月账单中,6月份总消费是1580元,其中网购780元,线下支付宝支付640元,比上个月多花了将近200元。“以前消费心里没数,现在终于知道钱都去哪儿了。”李先生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方便了他的生活,也让他心里有了底。
无现金消费
老年人不待见

  无现金支付已融入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生活中,但对于接收新鲜事物较慢的老年人而言使用率却比较低。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了解到,不少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虽然正在使用微信,但其主要用于聊天,开通微信支付功能的少之又少,大多数中老年人的手机中也并未安装支付宝软件。相较之下,他们更习惯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
  60岁的李女士是菜市的摊主,一个星期前,在女儿的帮助下,她的摊位也开通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功能。她告诉记者,自己有两部手机,一部智能机,一部老年机,平常她更喜欢用老年机,智能机主要方便消费者手机支付。“我也不大会用,智能手机上绑定的是女儿的微信号。”李女士表示,虽然有的消费者微信支付后会给她展示,但她由于眼花并不知道消费者付了多少钱,只是女儿在微信上设置了提示音,根据提示音她才了解有人给她转了一笔账。一个星期内,她的微信上有了100多元。
  但对于手机支付,李女士并不喜欢,她更喜欢现金交易。像李女士这样的摊主并不是少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上了年纪的市民,很少在“码”上支付,他们中不少人表示,考虑到银行卡绑定等方面的安全问题,未来他们依然会使用现金。
  “就算以后手机支付成为主流,现金买卖也是少不了的。”一位53岁的受访者表示,她更担心手机支付的安全性能,而且她认为现金支付很难退出流通领域,无现金时代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