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一座爱心涌动的城市
2018年04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宋林林

  母爱圣地,美好乳山。
  3月下旬,乳山市第四届道德模范暨优秀志愿者颁奖典礼上,冯树波、宋文明等12名道德模范用他们的感人事迹传递着榜样力量;柳林等10名优秀志愿者用他们的无私奉献引领着文明风尚;乳山公益联盟等5个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用热心服务汇聚着城市崇德向善的暖流……
  近年来,乳山市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互助、友爱、进步、奉献”的志愿精神,把志愿服务作为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平台建设、品牌引领、队伍建设等,使志愿服务活动更加制度化常态化,为美好乳山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群众需求为导向
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志愿者

  “我和老伴腿脚不好,平时出门理发不方便,希望有好心人能上门服务。”近日,乳山市海阳所镇薛格村70多岁的村民刘国富把自己的需求告诉了所在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站站长,站长当即在“志愿云信息管理平台”上发布了消息,次日就有两名义剪志愿者来到刘国富家中为其理发。
  这是乳山市实行“订单式”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创建文明城市的深入推进,乳山市志愿者数量不断增加,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壮大。随之而来也产生了新的问题:爱心人士想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时不知道在哪儿报名;社区需要专业的志愿者,却不知道去哪里招募。针对志愿服务“供”和“需”脱钩的难题,乳山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按照“扶贫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通过志愿云平台,以“项目公告式”向社会公布居民服务需求的种类,需要志愿者人数,服务市场和地点等信息,吸引符合条件的志愿组织和志愿者报名参与,实现“一助一”“多助一”个性化帮扶服务。
  “志愿云平台集志愿者登记注册、在线培训、志愿服务信息发布、服务时长记录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登录该平台的志愿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群众需要帮助。”乳山市文明办负责人介绍。
  为实现志愿帮扶常态化,乳山结合志愿服务队自身实际、所服务社区或所包村具体情况,将分散在全市各处的志愿服务与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结成帮扶对子,定期了解、采集居民群众的志愿服务需求,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分类汇总,对社区志愿服务需求进行整理后,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保持活动的经常性和连贯性。
  乳育爱心家园负责人马勇长期与乳山口崔家社区保持联系,当他得知社区内伤残军人平时少人关爱时,他特地组织了志愿者前去慰问老人,陪老人聊天解闷,驱除老人的孤独感。
  同时,乳山在社区建立了志愿服务工作站,按照“五有”标准打造,即有统一标识、有管理制度、有活动规划、有学习培训、有活动记录,对本社区志愿服务需求进行梳理汇总,建立数据库,设置志愿服务项目,发展壮大社区义工队伍,做好志愿服务队、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的有效衔接,切实解决“服务愿望”和“居民需求”的有效对接。
  “目前,乳山注册志愿者8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46个。下一步,我们还将建立一套精准的志愿考核系统,各志愿服务组织可以集中申报活动,我们将统筹考虑,避免爱心‘扎堆’,使更多的困难群体得到志愿服务的关爱。”乳山市文明办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乳山已组织4000余人次志愿者进近社区、乡镇、农村,开展理发、维修、义诊等志愿服务,服务人数超过9000多。
项目化为保障
志愿服务常态化品牌化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如果不是你们及时把孩子救上来,后果不堪设想!”日前,在蓝天救援队训练中心,一位落水孩子的母亲紧紧握住了蓝天救援队队长曹新文的手表示。
  自开展“生命之舟、‘救’在身边”志愿服务项目以来,乳山蓝天救援队依据银滩海域客流量以及乳山市区、城乡居民水域劳作的时令性,定期不定时组织开展“防溺水宣传”、“溺水搜救救援”等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提升市民的安全防范意识,保护市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政府组织实施“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有益补充力量。
  在以项目化、品牌化思路管理运作志愿服务,通过项目带动和品牌引领推动志愿服务常态长效开展的思路下,蓝天救援队已经成为乳山志愿服务的一面旗帜。
  “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些很好的项目做了不久就坚持不下去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资金保障。”乳山市文明办负责人说,为此,乳山市启动了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的探索。
  在调查群众实际需求以及各志愿服务组织积极申报的基础上,乳山市按照需求侧和供给侧精准对接的原则,筛选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在全社会公开,引导全市志愿者主动与各承接队伍联系,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
  为保障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运转,乳山市出台了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运作实施意见,设立8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承接项目的志愿组织进行补助,推动全市专业志愿团体成为弥补政府工作的坚实力量。
  蓝天救援队队长曹新文说:“我们一直想着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但一直缺少这样的平台,开展一些爱心活动也是零敲碎打式的。政府赞助志愿服务项目,对我们队员鼓励很大,而且对我们队员的技能培训和设备提升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自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运作以来,乳山已经累计开展了“生命之舟 ‘救’在身边”、“文明交通”、“呵爱天使”等10余个志愿服务项目,吸引了8万名志愿者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实现了志愿服务科学化、精准化、有效化和持续化。
全民参与为源泉
人人争当志愿者

  “一开始听邻居说志愿者们每周五还会继续到网格打扫卫生,心想他们是不是听岔了,这创城攻坚都结束了,怎么还来义务劳动?”社区一家店铺的负责人说,可出乎意料的是,每周一到周五,无论刮风下雨,志愿者们仍旧穿着红马甲按时到位,这位店铺负责人才意识到,创城不是一阵风搞形式,志愿者们是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服务。
  乳山市将全区域划分成17个一级网格和121个二级网格,每个一级网格都有一名市领导牵头,每个二级网格安排一个责任单位。把每个周五设为市镇村三级党员干部的义务劳动日,成立微信群,各部门都要将劳动照片上传群里接受监督,文明办工作人员不定时抽查,弄虚作假者直接通报至市委主要领导。
  党员带头示范,群众有样学样。乳山市委群工部工作人员李玉飞回忆说:“在一次当文明交通引导员时,天下起了雨,一位市民主动帮我打伞,还有市民要红马甲,要当志愿者,这都说明群众的文明素质在不断提升。”
  为了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界力量自愿参与的积极性,乳山市注重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让先进典型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成立了道德文明基层宣讲团,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千场宣讲”活动。同时,设立了文化广场、道德讲堂、市民讲坛、道德馆,举办主题文艺演出,重点实施的“礼让斑马线、规范停车、不车窗抛物、排队上下车”文明出行四项行动,引导着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乳山市供电公司将小善常为融入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精神动力,深入开展电网先锋党支部、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创新工作室、党建示范点阵地建设。开展“善小”安全三控行动,成立彩虹应急服务队,做到特殊情况下快速反应、快速抢修、快速恢复供电。深化“善小”道德实践活动中,组织美丽彩虹·安全用电“三进”(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家庭)活动,不定期走进中小学校课堂,讲解安全用电常识;走进各大社区,设置电力安全宣传栏,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和用电安全专项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出安全用电、和谐用电的良好氛围。
  乳山市还搭建新兴媒体微平台,运用QQ群、微博、微信、论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载体形式,组织策划开展各种志愿服务。社区12349居家服务平台、乳山公益QQ群等10多个网络爱心组织,常年在网上组织发起爱心救助等公益活动。今年以来,已新吸纳增加志愿者1800多人,连结各类志愿服务团队254支,发展加盟企业2900多家,成立具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队伍37支,注册志愿者352人,各类志愿服务累计达4200多个小时,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志愿服务3.2万余次。
  乳山市利群社区开展“金色阳光 呵爱天使”主题活动。
  乳山市志愿者走村入户为村民摄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